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docVIP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doc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是历史的活化石,也是历史教学中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助推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适当引入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地方记忆,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推动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引用地方历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通过课外实践和平时作业安排,鼓励学生开展田野调查,延伸教学空间。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28-02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通过对近现代历史主线的把握与脉络的梳理,发挥着对当代大学生群体进行国情教育、爱国精神培育和历史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勿庸讳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对大学课程的关注与重视度更多以实用性为取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拓展知识体系,抓住授课对象的眼球、拨动学习者的心弦,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中急需攻关的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1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各种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1] 山东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分布广泛,主要包括遍布山东各市、县、乡镇和村落的历史遗迹、历史故事、历史文献,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成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纪念碑、历史雕塑和档案馆等。近年来山东对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挖掘、整理和保护,并形成沂蒙的红色旅游资源。   1.1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各个地区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当地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俗习惯。在彼此的口耳相传中,它构成民众对当地的集体记忆,成为联系乡情和乡谊的纽带。它有助于激起地方人士对当地水土的深切缅怀,形成各地域宝贵的精神遗产。   1.2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的活化石   许多历史文化资源以物化的形态保留下来,并在山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挖掘与保护,当前,山东省各个地级市都建立了地方文史博物馆,并建设了一系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文化部门不遗余力地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物珍存其间,成为历史的活化石,民众感知、感悟历史有了更直观、简洁的途径。   1.3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学生的共鸣点   由于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受了中国历史知识相对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当地历史名人和历史故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构成《纲要》课教学中的困境,对老师如何做好大学和中学历史知识的衔接提出了挑战。但相应的知识铺垫,也有助于唤起师生间的共鸣。因为共同的历史记忆,常常使师生间在具体事件的讲述中因为情感和地域的认同而形成更亲切的关系。   2 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历史长河是浩瀚无边、波澜壮阔的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与民众历史回忆,单靠三十余万字的《纲要》教材显然不能道尽历史变迁的曲折与魅力,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各门学科体系的小地图,勾勒了最引人入胜的知识点及各专门知识间的关联,是学生们进入知识海洋探险的路线指南。但知悉每门学科的详细内容、探悉其内在奥秘,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必须结合丰富的相关参考文献,尤其是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笔者根据院校所在地区的,结合山东和青岛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通过课外实践和平时作业安排,鼓励学生开展田野调查,延伸教学空间。   2.1将教学知识与地方历史适时结合   作为青岛市的一般性院校,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以山东省内学生为主,因此注意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青岛在近代历史中曾两度引起全国性的重要运动,一是德占青岛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维新运动;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将德国在青岛及山东强占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激起五四运动,青岛不仅是殖民痛史的象征,也是民族抗争的标志,讲述青岛被侵占、被蹂躏的过程中,学生因地理位置的熟悉,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和认同。在谈到共产党强调实事求是才能解决社会问题时,结合青岛1930年代青岛市政府及所属各局1245名的职员学历构成中三分之一多的职员有中等学校以上学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