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修辞情境与效果的关系对大学外语教学的深化作用.docVIP

探析修辞情境与效果的关系对大学外语教学的深化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修辞情境与效果的关系对大学外语教学的深化作用.doc

探析修辞情境与效果的关系对大学外语教学的深化作用   摘 要:本文透过语言应用中辞不达意的现象,分析除语言表达符号之外影响表意效果的因素,指出修辞情境相对于修辞效果而言具有导向性,前者可以左右后者的有效发挥。据此,为使外语学习者可应对由语言表达不当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困境并能更准确地“达意”,文章建议作为深化大学外语教学的必要补充与延伸还需培养学习者“依境选辞”的意识。   关键词:修辞情境;修辞效果;大学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66-02   一、语言应用的窘境   当一门外语的教学开展到中高级阶段时,除了扩大词汇、复习巩固语法、提高语言应用技能等内容外,还应包括哪些内容以体现出它是对上一阶段学习的必要补充与延伸呢?从事外语教育工作的笔者从下面一个母语应用的例子中得到了一些感触:2013年清明节放假期间,一则刊登在武汉晚报的短新闻引起多家网站的注意,并对其进行了转载。这条短新闻说的是一名大学生清明回乡,见到村里的乡邻问候过节好,结果却被回以不懂事。   阅读之后笔者不由想到,像中文“过节好”这样常见且能表示良好祝愿与心意的礼貌用语,对于母语使用者而言,都有被用错的时候,可想而知,中国广大的外语学习者用不好“正确”的外语,也是常见的。于是乎又想到一个例子:一名大一学生在英语作文练习中叙述自己生病、同学来照顾这件事上,写到“She looked after me with my families until I felt better. For her, I can come back quickly.”,这里读者对于“for”词可能有的理解,仅限于“因为”吗?鉴于“for”的多种用法,难免还会有读者根据句中此词所在的位置,直观地将其理解为“对于”“为了”等,而如此一来,句意就显得别扭了。   就是这样一些语言应用的窘境促使笔者欲通过本文讨论:当语言表达符号(声、形)确定没错、问题出现在了“意”的偏差(即语言表达意思的预期与效果不符)时,(1)可左右表意效果的因素是什么;(2)可如何运用该因素以深化大学外语教学,使其切实是在对前期学习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延伸。   二、修辞情境与效果   对于问题“可左右表意效果的因素是什么”,首先反思上述两个例子:第一例中,乡邻间互致问候与“过节好”该语本身并无不妥,但问题是使用语言交际的时机不对;第二例中,从语法看来,该句并无大碍,但读者会意与作者表意易产生信息收发不对称的现象,所以良好的沟通不只需要交际双方基本的语言知识(如会正确表达语言声形符号),还需要能将其用在合适的情境中,使得施者(表达的人)欲发送的信息能为受者(被表达的人)所识别和接受。这也就是说,情境是左右“意”发生偏差的因素,直接影响着语言交际的效果。   当然,此处就下结论似显仓促、依据不足,下面为了清楚说明情境是能左右表意效果的因素,本文将情境的讨论范围缩小至语言修辞学这个领域,因为修辞与语言应用密切相关,它研究的正是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如通过比喻、夸张、反问等特定语言表达方式以达到施者的各种目的如建议、支持、辩护、自嘲等。那么修辞情境又是什么呢?   基于美国学者Lloyd F. Bitzer对修辞情境已做的研究,他认为修辞情境是由人(persons)、事(events)、物(objects)及他们之间各种关系(relations)所构成的复杂结合(complex),而这种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各种联系中存在着迫使发生语言表达的急切需要(exigence)。简言之,构成任一修辞情境的要素有三:急切需要、受者和关系网。其中,这里所说的急切需要指的是得借助语言表达起到修饰作用以应景的要求;受者(audience)指的是能被语言表达影响的观众、听众、读者等;关系网(constraints)指的是以相关人、事、物为结点,以他们间各种关系为连线,针对语言表达交织而成的限界,包括了施者的个人喜好、受者的态度、文化传统等。当施者出于急切需要进行语言表达,那么这时施者、施者的语言表达随即融入修辞情境,与刚提到的三要素共同作用,进而影响因修辞而产生的效果。正如之前说到,修辞是带有目的性的,是得缓解急切需要的,所以修辞的效果如何,还得看施者的表达目的在受者一方的实现程度。   接下来,笔者将Lloyd F. Bitzer研究得出的修辞情境构成部分作为比较的对象,选用一直亲身接触且最为熟悉的母语例子进行分析并说明修辞情境的不同,表意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在武汉地铁车厢里有这样一条宣传语“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它出自唐朝宰相张九龄的诗作《送韦城李少府》,也曾为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出席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所提到。“相知无远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