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李斯特的钢琴曲《叹息》.doc
浅析李斯特的钢琴曲《叹息》
摘要:本文主要从情感表现和演奏方法两个方面对李斯特的《叹息》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在主题构思、演奏的技术技巧以及音色和音响上的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李斯特;《叹息》;演奏技巧;风格
一、李斯特及其钢琴作品简述
李斯特―弗伦兹?李斯特(1811―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他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1848年起他常住维马,并定期回匈牙利。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学院并任院长。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他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4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都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地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二、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背景分析
(一)创作背景
从19世纪20年代起,直到60年代,李斯特都一直致力于钢琴练习曲的写作。这期间所创作的钢琴练习曲也最能反映李斯特钢琴炫技的特点,他把钢琴技术的表现与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结合,不但突破了传统练习曲中单调、冗长的纯技艺练习,而且还把这些技巧的训练融于一首首小诗、一幅幅风景画之中。同时,李斯特还将他大多数的练习曲都附加了标题。如《钟声》、《叹息》、《森林的呼啸》、《侏儒之舞》、《玛捷帕》、《英雄》、《狩猎》、《鬼火》、《幻影》等等,栩栩如生、鲜明动人,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所以这些练习曲又被称为音乐会练习曲。《叹息》(Un So Spiro),降D大调,深情的快板,是1849年出版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李斯特以《诗意的随想》为题标注其上,其中包括《哀诉》(Il laments)、《轻盈》(La leggier)和《叹息》。《叹息》是这一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最具独创性与歌唱性的作品。
(二)创作风格
李斯特的练习曲不同于其它练习曲光注重技巧练习,也非常注重情感,情感是李斯特练习曲中一大特色。令人感动的是一首练习曲,却折射出作者不一样的情感。这首练习曲旋律十分优美,通过一连串琶音跑动进入主题,琶音的跑动以及主题都是用左右手交替完成,对于练习左右手的衔接非常有用。连续不断的分解琶音从头到尾保持着,有如荡漾的涟漪,一条如歌的旋律在其之上由两手交替着奏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虽然是断开的音,但却犹如歌唱一般柔美。就像在云彩的阴影下水面忽明忽暗,在风的吹拂下波浪时高时低。那如歌的旋律被李斯特一会儿放在伴奏音型之下,一会儿又夹杂于其中。乐曲的优美旋律倒是颇有田园意境,优美的旋律中,仿佛乘着一艘小船,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慢慢的飘荡,那会有一种难得的闲逸、清静。大量的分解琶音,和弦的美妙变化带动旋律线的起伏,如同人的思绪,纵然再多的怀念也只能化作一丝丝叹息。随着调性与和声色彩的转移及音区的变换,音乐的情绪也随之起伏变化,层层推动着音乐,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广阔的天地之中,展现了大海宽阔的胸怀。结尾上不可思议的下行全音阶的大三度和弦,正如黑暗中发出的一声叹息,曲终发生的叹息,孕育着叹息后的升华,仿佛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这首需要两手交替演奏主旋律、并辅以轻柔的琶音伴奏的曲子是李斯特极至浪漫主义的极好体现。这华丽的奏法,是李斯特的后浪漫主义风格和炫技演奏的最好证明。
(三)曲式分析
这首乐曲的旋律线在不同的音区由双手交替奏出,柔美的旋律有时置于伴奏之上,有时穿插于伴奏之间,不断变换着调性与和声色彩。从降D大调到A大调、E大调,最后回到降D大调,细腻的描摹出丰富的人类情感世界。弹奏时应注意触键手法。
三、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分析
(一)演奏技巧分析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