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教案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教案1

秦朝的统治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商鞅变法的意义?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讲授新课: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⑴客观条件: ①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⑵主观条件: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赢政掌权(公元前238年)后采取的措施: ①重用尉缭、李斯等大臣; ②取消“逐客令”,搜罗任用外来人才; ③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 2.统一的过程及措施 ①灭六国:结合《秦灭六国形势示意图》,讲清: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0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建 都咸阳。 ②平越族: A.越族和西南少数民族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散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 流域。他们有的以农耕为主,有的靠渔猎过活。 B.公元前214年,秦朝派军队征服了珠江流域的越族。秦朝政府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派官吏进行管理。 C.秦朝迁徙50万中原人到这些地区,与越族杂居。中原的铁器和先进生产技术,随之传人越族地区,促进了当地生产事业的发展。 D.在秦军攻打越族的时候,为了解决军粮运输困难,秦政府派史禄负责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 ③击匈奴:结合《秦朝长城》讲清以下内容: A.秦朝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夺取了河套广大地区。 B.秦朝在河套建城设县,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发展生产,加强边防。 C.秦朝大规模修筑长城。把原有的秦、赵、燕北方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出去,西起临挑、东抵辽东。这道城防就是著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我国历史上农牧分界的一个最显著标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 3.秦朝的疆域(对照《秦朝疆域》图) 秦朝疆域的四至。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王嬴政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⑴政治方面: 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A.规定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皇帝,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自“始皇帝”; B.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 C.影响: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至清末,延续了2100多年。②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A.在中央设“三公”及“九卿”。 “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三公”以下设“九卿”: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分掌政要。 B.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这些机构负责管理百姓,收取赋税,征发兵徭。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 C.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 ③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A.秦律制定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同时也参照了东方六国的律令。 B.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 ④销毁天下兵器,迁徙六国富豪,其目的是防止百姓造反和六国贵族的反秦势力。 ⑵经济方面。 ①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指出: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封建国家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 ②统一度量衡; A.引导学生看《铜权》图,指出“权”就是秤锤。 B.指出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 ③统一货币; A.引导学生看《秦半两钱》图,指出圆形方孔钱的形制,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 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 B.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④统一车轨、驰道和邮驿。 A.规定全国大车两轮之距为六尺(秦朝1尺相当于今25cm, 6尺等于1. 5m), 史称“车同轨”。 B.“车同轨”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⑶文化方面。 ①书同文,即统一文字。 A.指出小篆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