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期末考试.docx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批评期末考试

先秦部分诗经中关于“诗”的两种观念1.强调诗歌具有一种美刺功能朦胧地拥有诗缘情的意识史书《国语》《左传》《尚书》中的两种观念1.献诗讽谏说2.观诗知政说孔子1.确定了文学批评的标准思无邪中和之美尽善尽美崇尚雅正的锋哥2.明确了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1)兴:孔安国:“引譬连类。”创作层面。朱熹:“感发志意。”欣赏层面读者在阅读欣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兴发感动,是一种由此及彼得情感体验由诗歌而引起的联想。《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人的修养要做到精益求精)《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兴”的历史背景——春秋以来赋诗言志的传统和断章赋诗的风气,不拘泥于原有的诗意,赋予诗更广泛的意义。A.好处:诗的广泛运动“兴”B.坏处:断章取义,过分主观化(这一缺点到孟子时才有所改观,孟子主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观:郑玄:“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考见得失。”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具有“观”的功能。因而杜诗具有史谏功能。(3)群:孔安国:“群居相切磋。”朱熹:“和而不流。”诗能聚集人们在一起用诗来互相砥砺。(4)怨:孔安国:“怨刺上政。”朱熹:“怨而不怒。杜甫《客从》仿乐府诗创作泉客珠鲛人泣珠(5)“兴、观、群、怨”的作用及影响称为反对文学脱离现实的有利武器《文心雕龙*比兴》:“汉代诗刺道丧兴义销亡。”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是对“兴、观、群、怨”的继承对创作影响:杜甫、陆游、辛弃疾……诗歌创作的影响孟子1.孟子的文论思想(1)知言养气说《孟子*告子》《孟子*公孙丑上》浩然正气的内涵浩然正气,指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而形成的崇高的精神气质蕴涵,所表现出来是一种由道与义凝聚而成的凛然正气。A.至大(即非常的强大,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无处不在的特点)一种抽象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一种客观实体,通过不断的时间可以体会到它的存在,还可以和我们的生命融为一体,达到天地合一。B.至刚(指浩然之气的无坚不摧)【文天祥《正气歌》】C.配义与道(以直养)【直:正直。养:培养】D.集义所生(用正义的积累去产生)养浩然之气,须积极的行动,不能半途而废养气:指人的内心道德修养的功夫。即人的内在品德的充实之美。养气需要配义与道,需要长期修养、锻炼,还要不受任何外在环境的干扰,威胁和利诱,始终坚守自己的操守。即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知言(即辨别语言、文辞、是非、美丑的能力,尤其是能辨别四种错误言辞的能力)“詖言知其所蔽,淫词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片面之言辞过分的言辞歪曲的言辞这种辨别能力应用到文论当中,就是鉴赏判断文学作品的能力。孔子: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言为心生”人言为人品的表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讽喻诗高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人。A.知言与养气的关系养气是知言的前提,知言植根于养气。养气能使人的道德修养、思想认识提高,自然而然便加强了辨别。语言文辞是非美丑的能力。B.影响: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念刘勰《文心雕龙*养气》韩愈“气盛言宜”——见《答李翊书》苏轼对李白的评价“气盖天下”——见于《李太白碑阴记》苏辙对司马迁的评价“其文疏荡,颇有奇气”(2)以意逆志(孟子文学批评的方法论之一)《孟子*万章上》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即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诗经*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眼)(怨刺役使不均)《毛诗序》曰:《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也。解释诗文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偶之。”理解文学作品,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进行阐发而望文生义;不要对艺术性的夸张修饰进行进行机械的理解,而要领会全篇的意旨,再加上自身的切身体会去探索诗人的意图。以意逆志意:①说诗者的心意(说诗者用自己的心意去揣测诗人的意旨) 持此观点代表人物是朱熹 局限性:主观唯心论指作品中本来所蕴含的意义代表人物, 清代吴淇“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舆,载志而游……以古人之志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制人也。”话题“作家之死”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