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手法总结 * A、对人物心理 的细腻刻画: 离愁别恨 忧心忡忡 惴惴不安 埋怨不满 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无人扶持,最难调护。 异乡花草,再行栖迟, 停妻再娶,忘情负义。 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人物心理 * 刻画方法 直抒胸臆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借景言情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以情衬景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妙用修辞 典故、比喻、对偶、夸张 * B、对离别情境的 生动描写: 曲词中描写秋 景的组合意象 长亭路上[端正好] 筵席之中[脱布衫] 分手之时 [一煞] [收尾] 斜晖霜林图: 碧天白云、黄花堆积、 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黄叶衰草图: 飒飒秋风、黄叶纷飞 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古道烟霭图: 青山疏林、轻烟薄暮 夕阳古道、风啸马嘶。 * 三、[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 “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回忆唐诗宋词中 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 青山: 古道: 夕阳: 烟霭: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 * 2008-3-13 西 厢 记 2008-3-13 西 厢 记 2008-3-13 西 厢 记 2008-3-13 西 厢 记 2008-3-13 西 厢 记 2008-3-13 元 · 王实甫 长亭送别 *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长亭送别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2.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3.分析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 *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 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 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 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 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 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 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 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二、《西厢记》的形成 * ▲赶赴长亭: (“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长亭饯别: (“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临别叮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 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夫妻分别: (“[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三、《长亭送别》的情节思路 * 戏曲之美 故事之美 人物之美 曲词之美 意境之美 四、研讨课文 * 结尾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为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意境悲凉,委婉深沉、令人感伤。 【端正好】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以一组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再别康桥》课件必修1.ppt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狗包弟 课件必修1.ppt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琵琶行课件必修3.ppt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课件必修1.ppt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拿来主义》课件必修4.ppt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必修1.ppt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蜀道难2课件必修3.ppt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课件必修3.ppt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3、4课时)课件必修3.ppt
- 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劝学》课件必修3.ppt
- 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教案.doc
- 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 第七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复习教案2.doc
- 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斑纹》课件 必修5.ppt
- 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必修5.ppt
- 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复习.doc
- 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教案.doc
- 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地理 地球公转的意义复习导学案.doc
- 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复习学案.doc
- 海安县曲塘镇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联考试卷.doc
- 海安县曲塘镇八年级数学10月质量分析与反馈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