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长恨NEW歌19195.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与长恨NEW歌19195

长恨歌 制作人 刘吉彦 一、走进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曾任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和苏州刺史等职。后做过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谥号“文”,世称白文公。白居易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以老妪能解著称。 二、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乐府诗。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杜甫、元结、顾况、元稹、白居易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特点: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三、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四、写作背景 白居易、陈鸿与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了这首长诗,请陈鸿写了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流传后世。 五、写作目的 不仅在于对史事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六、诗歌解析: 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专宠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李、杨爱情以悲剧结尾。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玄宗派道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玄宗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 七、主旨归纳: 三种观点:     讽喻说 《长恨歌传》载:白居易写此诗“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 垂于将来者也”。 认为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讽刺他们荒淫的生活,认为此诗是借李、杨的情事,暴漏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爱情说 认为这首诗通过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之间专一、真挚的爱情。 白居易自称: “一篇长恨有风情。” 双重主题说   上半部分明显以理智驾驭诗笔,讽喻的旨意占主导,后半部分逐渐演变为对有情人生离死别的同情和咏叹。 《长恨歌》的双重主题是历史上李杨爱情的双重性的真实写照。 八、艺术特色 1、《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2、语言特色,流畅平易中显出华美浓丽,节奏铿锵和谐,韵律婉转,词采华美。 3、体裁特点:篇幅可短可长,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灵活,以七言为主,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此诗皆为七言绝句诗。……盖每四句一转, 每一转四句。” (刘铁冷《作诗百法》) 4、名句叠出,字里行间充满着艳美和凄美。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2、《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3、试结合诗中第三段对景物的描写,分析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情感结合起来的。 思考题: 1、《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恨,就是遗憾,遗恨。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2、《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答:举例: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3、试结合诗中第三段对景物的描写,分析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情感结合起来的。 答:文中极力铺写美景与萧条相映衬,通过两者穿插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