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茶馆》知识精讲 人教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茶馆》
二. 学习目的:
1. 理解剧中所展示的特殊的矛盾冲突。
2. 分析王利发等人的形象特点。
3. 品味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三. 学法指导:
《茶馆》是代表老舍先生最高成就的剧本。学习本剧要浏览题注,初步了解本剧的结构、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精读课本,可采用“评点式”阅读法,边阅读边作旁注,分析剧本结构、语言和思想内容,揣摩人物台词,品味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并结合历史知识,形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直观认识,以加深对剧本思想性的理解。
四.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写下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他的其它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五. 重点与难点:
1. 怎样理解剧中人物的时代特征?
在《茶馆》第二幕中出现的人物近20个,他们中有世袭的茶馆老板,吃皇粮的旗人,穷苦的难民,职业特务,警察,流氓,相面的,拉纤的,说书的,等等。除主要人物王利发外,每个人物台词不多,但都极富典型性,共同体现出那个军阀混战时代的社会面貌。
王利发:他是一名在乱世中苦心经营、苦苦挣扎的商人,尽管他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但仍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终还是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社会广大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他在清朝时吃官家钱粮,但对腐朽的清政府极为不满,发出了“大清国要完了”的预言,因此遭逮捕;他参加过义和团,并且表示“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对曾抓过他的特务,他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关城门无法买菜时,他雪中送炭,送来了咸菜和鸡。总之,他正直、倔强、敢做敢当、乐于助人、富有正义感,他的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
松二爷:他是封建遗老遗少的典型。亡清前,他游手好闲,整天喝茶逗鸟;亡清后,他仍不自食其力,留恋清朝时的寄生生活。他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造就了一批没有谋生能力的寄生虫。
刘麻子:他是个拐卖人口的地痞无赖,是黑暗社会的产物,他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其它的如李三、康顺子、康大力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群众,他们承受剥削,承受压迫,承受苦难。还有宋恩子、吴祥子等人,他们是惯于敲诈勒索、横行霸道的兵痞无赖。这些人物形象共同组成了那个弱肉强食的吃人社会。
2.《茶馆》一剧在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上的特色。
《茶馆》一剧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第二幕戏中出场的有台词的人物近20个,这么多的人没有特别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物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那个军阀混战的乱世图卷。
《茶馆》一剧的戏剧冲突也是独特的。剧中虽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这些人物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多大关系。作者把矛盾的焦点指向那个黑暗的时代,人物与人物间的每一个小冲突实际上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例如第二幕中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都表现了时代的黑暗;刘麻子、唐铁嘴等社会尘渣,正体现了时代对人性的扭曲。这种“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憎恨。
3. 品味剧本准确、生动、幽默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话剧是以人物台词作为揭示人物性格、反映时代特色的最主要的手段。本剧人物台词准确、生动、幽默,富有个性化。
例一:“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的台词借用谐音双关、反复的修辞手法,用幽默的语句对民国初年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人民痛苦依旧的现实进行讽刺,表达了劳动人民对黑暗世道的不满。
例二:“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
这句台词既写出了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例三:“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吴祥子的这句话表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用软刀子威胁王利发:如果你不给“那点意思”,就别怪我宋恩子、吴祥子不讲“面子”,不够意思。仅三言两语,就把这两个人物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
例四:“有不打仗的新闻吗?”
王利发的这句问话,看起来是句戏言,然而表现出的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