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10菱角的喜剧课件分析
* 10 菱角的喜剧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1.熟记重点字词,能说出秦牧的生平与创作情况。 2.学习从身边小事中挖掘生活哲理的写作技巧,学习合理使用口语的语言风格。 3.观察和思考生活,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1.连线作者 ? 秦牧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当代作家。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过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集子。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代表作。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2.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1959年写的。当时文章的题目叫《复杂》。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长河浪花集·序》)。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题目改为《菱角的喜剧》。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3.词语积累 (1)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 (2)茫然失措: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有应对的举措。 (3)把玩:拿着赏玩。 (4)摔筋斗: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比喻遭受挫折或犯错误。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4.词义辨析 (1)把玩 赏玩 辨析“把玩”指拿着赏玩,对象较广。“赏玩”指对景物、艺术品等欣赏玩味。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2)漫不经心 漠不关心 辨析“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侧重于随意。“漠不关心”指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侧重于对人的冷淡。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3)千奇百怪 千差万别 辨析“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侧重在种类多,样子不一般。“千差万别”形容差别大,事物各不相同,侧重在差别大。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提示:文章按照作者的认识思路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展开。整篇文章从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叙述了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并提出了关于如何认识事物的观点。第二部分作者承接上文,讲述怎样认识复杂多样的事物。 2.作者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提示:孩童时期,作者对菱角的认识是“菱角是有两个角的”;后来到了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不禁小小吃了一惊”;在重庆的一个市场,“看到有一篓菱角竟都是四个角的”,“当时禁不住大大吃了一惊”;之后作者去翻阅辞书,才认识到“原来,菱角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书上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后来才知道“浙江嘉兴还有一种圆角菱,是没有角的”。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3.作者在对菱角的认识获得深入后,产生了哪些联想?总结出怎样的经验? 提示:作者从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联想到其他的生物如“蝗虫”“蝴蝶”等,并得出“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的结论。接下来,作者从生物界再推而广之,联想开去,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看法。然后以化学中的碳水化合物、同一种元素、医学中的人体体质差异和牙齿数目等为例,进一步说明“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课文图解 整体感知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1.文章中,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他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提示:作者得到的启示是“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作者证明自己的观点时所运用的材料有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生物方面、化学方面、医学方面的例子,还有农民认识天气条件、有的地方良种变劣种、山洞养猪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等例子。作者主要通过叙述和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一步步从写对菱角的发现上升到理论的阐述的? 提示:作者从做小娃娃开始形成菱角是两个角的概念→在广西发现三个角的菱角→在重庆,发现一篓菱角都是四个角→查阅辞书,找到关于菱角的注释→上升到生物界的同与异→再上升到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面对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我们该如何做(即既要掌握一般性,又要掌握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自主探究 生活中的东西是复杂多样好呢,还是整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分析.doc
-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段考物理试卷(一)(a卷)(解析版)分析.doc
- 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五4.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课件(48张)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郸城一高高三上期第六次考试化学试题分析.doc
- 2016-2017学年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和答案分析.doc
- 2016-2017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课件4.2-深深浅浅话友谊-课件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新人教版选修43.3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课件(31张)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湖南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课件: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高一新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分析.doc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中复习卷及答案分析.doc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13说不尽的狗课件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5.3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课件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6.1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第2节形变与弹力(第2课时)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课件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课件:专题13《阿房宫赋》分析.ppt
- 2016-2017学校德育活动记录1分析.doc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3-12.3欧姆定律课件(41张)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2.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学课件分析.ppt
-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课件《阿房宫赋》分析.ppt
- 2016-2017海淀区第一学期物理期中反馈题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