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材--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选修三.doc

教案.教材--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选修三.doc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23】【选修123】教师用书汇总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教师教学用书 致教师 专题1 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前沿动态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教学案例 专题2 细胞工程   2.1 植物细胞工程   2.2 动物细胞工程   前沿动态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教学案例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前沿动态   胚胎移植 教学案例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4.2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4.3 禁止生物武器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教学案例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教学设计 专题5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前沿动态   教学案例 致教师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在实验之中,需要课程工作者、教材编著者、校长和教师,还有莘莘学子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的辛勤耕耘,更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就课程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三个原则: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根据这些原则,《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在介绍“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时,进一步指出:“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这是一些颇为讲究的规定性话语,特别是具体到本模块,起着教学定位的作用,大家可以细细体味。大致地说,是广阔性与有限性的统一;是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我们将在后面的介绍中进一步展开。 以下将分三个方面和老师们交流,这三个方面依次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本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一、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迅速发展,并产生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本教材就是按照生物课程标准这一要求和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来编写的,是进一步具体地来体现其意义和价值的。 1.引导学生与时俱进 培养并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如选择课程内容的三原则,时代性放在了首位,它既体现在必修内容之中,更体现在选修内容之中。教育要创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科学教育中,首先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创造和革新中不断前进的,而且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发展的速度都快,影响人类的生活更为深刻。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最具有代表性。教材呈现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基本上是在微观方面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与时俱进,而生态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则更多地反映了在宏观方面的与时俱进。培养并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仅是学习本课程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取得成功的需要,是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追求。 2.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科学与技术,如同两个互动的车轮,它们的协调和飞速运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19世纪中叶,马克思首先作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随后,科学通过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其规模和速度与日俱增,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邓小平同志及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模块的教材,既重视基本的科学原理,又重视了原理如何转化为技术,技术又如何推动科学的新发展。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渗透在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安排之中。我国的科学教育,其弱点之一是对技术教育重视不够。这有长期的闭关自守的封建统治,鄙薄技术,贬之谓“奇技淫巧”的历史原因,更因为中国迟迟未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时代。历史已经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档评论(0)

Andy Warho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