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期末 完整版2环境管理期末 完整版2.doc

环境管理期末 完整版2环境管理期末 完整版2.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红色的是去年考过的 1.环境问题的分类和根源 分类: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 )、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环境管理解决(范畴))。 产生原因:生产技术问题、“环境外部性” 、不可持续发展方式。 根源:不正确的——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 2.上海治理一次性餐盒污染的成功经验——“三分钱”模式启发:采取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手段,辅之以监督、检查、罚款等行政手段,构建起一次性餐盒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从而规范和控制了一次性餐盒在“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理处置”全过程中的物质流动,使其污染得到根本性控制。 3.环境管理定义、目的和任务 环境管理定义: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的一种行为) 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区别:宏观环境管理是从参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其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微观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 环境管理的三项任务 转变环境观念 (根本) (区分正误观念) 调整环境行为 (直接) 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具体方法和实践) 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人类社会新的生存方式(也称为环境文明和绿色文明) 4.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主体: 政府——主导性力量。 企业:企业环境管理既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重要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公众:公众将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发挥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 内容: 按管理领域划分:要素管理;产业管理;区域管理;政府、企业、公众管理 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的起点和首要环节;区域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5.环境管理的思想方法经历的阶段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环境管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思想和原则:“外部性成本内在化”)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6.我国环境管理发展的历史 起步阶段(1972—1978):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第一座里程碑),中国代表提出“32字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973年8月,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创建阶段(1979—1992) 1983年12月,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提出同步发展指导方针,强化环境管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989年5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提出环境管理的五项新制度。 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 2002年1月,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 2006年4月17日至18日,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 发展完善阶段(1992—目前)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是人类环境管理发展史的第二座里程碑。(认识、根源、责任一致) 7.6(会)3(方)3(政)8(制) 我国环境管理方针:1973年, “32字方针”、1983年,“三同步,三统一” 1992年,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核心) 八大制度体系 (一)老三项制度(“三大法宝”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美国)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三同时”制度(中国,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正式提出(最早规定)) 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作用: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防止新污染和破坏的两大“法宝”,是我国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化、制度化。 排污收费制度 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的污染物的排放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 排污收费制度基本政策:缴费不免除治理责任的原则 、排污费强制征收原则 、新污染源收费从严的原则 、排污费与超标排污费同时征收的原则 、排污费可计入生产成本的原则 、排污费专款专用原则、排污费的补助原则 (二)新五项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