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间经济差距影响研究.docVIP

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间经济差距影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间经济差距影响研究.doc

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间经济差距影响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市场化、资本、劳动、对外开放程度有关,但政府在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政策因素外政府的公共支出总量和结构都可能影响到经济增长。分税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进行划分,同时建立了以相对经济绩效为主的政治考核体系,这种制度安排使地方政府的目标指向都是经济增长,但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政府之间“为增长而竞争”(张军,2005)的地方政府行为对财政支出结构带来显著影响甚至扭曲。于是一些学者在财政分权背景下展开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如李涛、黄纯纯通过考量分权、公共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地方政府预算外支出以及财政分权显著地阻碍了经济增长,而其他财政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如王新军、赖敏晖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加剧了支出结构的扭曲,在显著提升了科教文卫支出和农业支出经济增长效应的同时,也加大了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费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如李涛、周业安在财政分权视角下研究政府竞争、公共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其他地区的总体财政支出或文教科卫支出水平增加会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其他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水平的增加会阻碍本地区经济增长。分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通过决定地方政府的激励以及权利集来影响公共支出水平和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本文基于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财政分权、政府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框架内,分区域研究财政分权基于制度层面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在我国当前政治和财政体制下形成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为如何优化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数据分析与说明   (一)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将财政和经济决策权下放的同时,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要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也下移至地方政府,但追求“政绩最大化”的地方政府有激励把财政比重支出在能够推动增长且有助于吸引资本(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而相应地忽视科、教、文、卫等公共物品的投入上,形成“重基本建设支出,轻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的扭曲局面(傅勇、张晏,2007)。财政支出结构蕴含了地方政府行为取向的必要信息,因此,要考察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是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我们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分为经济性基础设施支出和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前者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的支出,它满足生产的需要,能够提升资本生产力,投资见效快,政绩显著;后者包括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满足居民的需要,短期增长效应不显著,对地方官员任期内的经济增长帮助不大。对公共支出作此区分对研究地方政府行为至关重要,也是公共经济学文献中的通行做法。   (二)模型的建立与数据说明   为了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基本回归方程:   grgdpit=αi+βFDit+δXit+γZit+εit   其中,i和t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和t年,αi 、β、δ、γ分别为常数项、FD、X和Z的系数矩阵,εit为残差项。grgdp实际人均GDP增长率。解释变量分为三类:第一类,用预算内人均本级财政支出表示的分权指标(FD),采用乔宝云、温娇秀等文献的作法,fd=省级人均财政支出/(省级人均财政支出+中央人均财政支出);第二类,反应地方政府行为取向的解释变量Xit,本文采用经济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分别用基本建设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和科教文卫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度量;第三类,文献中常用的影响经济增长要素投入和经济政策类型的控制变量Zit包括:投资增长率(k),用各省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度量;劳动力增长率(labor),用各省的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长率度量;宏观水平(tax)等于各省当年预算内本级财政收入占各省实际gdp的比重;对外开放水平(xm)和吸引外资水平(urban),分别等于各省进出口总额占各省实际gdp的比重和各省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各省实际gdp的比重,由于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以美元进行计算,本文采用人民币兑美元各年中间价进行变算;城市化水平(urban)等于各省农业人口占各省总人口的比重,该指标是市化水平的一个反向测度。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8)、《中国财政年鉴》。以1994年分税制改革为分界点,同时由于我国在2007年实行新的财政支出分类法,本文数据时间跨度为1995―2006年,由于西藏数据缺失比较严重,将其剔除在样本外。表1给出了以上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三、实证分析   基于中国财政分权的历程和中国各个地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