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18个虚词
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代人(多是第三人称)、物、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物:珍宝尽有之。故听之。《鸿门宴》
事:为之奈何?《鸿门宴》
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2)指示代词。这。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2、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如:
今有小人之言。《鸿门宴》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时应省去。如:
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即“姜氏有何厌”)
(4)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3、动词,到……去。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其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如: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2)第三人称领属关系代词,译为“他的”、“他们的”、“它的”。如:
此其志不在小。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译为“我”、“自己”。如: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语气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度、反问、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1)表示反问的语气。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2)表示揣测、委婉的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说的大概就是这件事吧?)
(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我们还是回去吧。)
汝其勿悲(《与妻书》,你可不要悲伤!)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与妻书》,你要好好抚养他。)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且
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又”,“一边……一边……”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2)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况且”。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报任安书》
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3)表示让步,“尚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2、副词。
(1)“将”、“将要”。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逍遥游》,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将近。)
(2)“暂且”、“姑且”。
故且从俗浮沉。《报任安书》
为
1、用作动词,意思是“做”,意义相当广泛,在不同的语境可表示多种具体意义。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例如:
约为婚姻。(《鸿门宴》,成为)
使子婴为相。(《鸿门宴》,作为,成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定下)
为人不忍。(《鸿门宴》,做)
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祝)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认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是)
王子晞为尚书。(《段太尉逸事状》,担任)
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鄢》,安排)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写)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3、用作介词。
(1)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