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谷文化
中国农谷文化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遗址所代表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农谷”的文化之源。
屈家岭文化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总面积80万平方米以上。因其有别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因此定名为 “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距今有5100~4600年历史。屈家岭文化时期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最为兴盛和辉煌的时代,创造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早期文明。
屈家岭遗址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文化,对于研究我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中化文明起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表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屈家岭遗址列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100家大遗址保护地之一。
屈家岭所处的大洪山脉是横卧于中国中部的一座奇山,南北走向,头枕淮河,脚伸长江,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周边有太子山、郭店楚简、普云禅寺、京山绿林好汉、钟祥明显陵和黄仙洞,还有“荆襄古道”等等,可谓“一线穿珠”,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形成了屈家岭独有的人文景观群。
屈家岭文化与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同为长江三大古文化,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屈家岭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是全国100家也是湖北3家国家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它的发现,表明这里是长江中游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里有中华始祖神农炎帝种稻的传说,还开始出现男女分工和“父权制”家庭,有了养殖、制陶、彩绘、装饰、纺织工艺甚至体育项目(陶响球)……
同时,屈家岭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贺龙、李先念等一大批革命先驱在此开展革命活动或建设革命根据地,区域范围内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在各乡镇,主要的革命遗址有月宝山生产队枣树岭烈士墓、易家岭办事处境内王家咀、司马河南岸下洋港、长滩办事处黄家冲、何集办事处何家塔桥等。
“中国农谷”战略的实施将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努力把屈家岭文化打造成在全国有影响,甚至世界知名的品牌。
道教文化
一、道家代表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思想家,道教人物。人(湖北荆门),出生于时期,卒于时期,著书立说,传授,宣扬道家思想。和老子与孔子一个时期。另: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的代表人物——老莱子。道教,是中国的国粹,是在华夏本土萌生、成长起来的,究其根源,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一般认为,的先驱为,但是老子是谁,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是,有人说是老莱子,也有人说是两人学术著作的全称。无论怎样考证,在古地域上生活的老莱子在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他的生活年代与同时,其影响远大,堪称一代杰出的思想家。遗著有《》16篇(一说15篇),汉魏时亡佚。有少数言论在《子书》、《战国策》等书籍中有所收录,从中可以观其生平和思想观点。老莱子是发端于春秋时期的的另一位。自春秋而战国,后起道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道家原创者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溶合在一起,经过高度整合之后,以《老莱子》传之于世。《老莱子》十五篇(或曰十六篇)散佚。后世只知《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并不了解这位与老聃同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所注的老莱子的思想,《老莱子》的失佚甚憾。
老莱子是荆门历史上第一文化名人,清代荆门知州舒成龙认为,就《高士传》、《列女传》所记,“或言其隐,或称其孝,皆大节也。余谓莱子之孝,非隐无以成之;莱子之隐,唯孝益能终之。”(《荆门直隶州志·老莱山庄》)《史记·老子传》载:“老莱子亦楚人也。着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老莱子以“孝”、“隐”着称于世,为中国二十四孝之首;作为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以“言道家之用”奠定了中国天道伦理观的哲学基础,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莱子还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孝养二老双亲,自己72岁时,为了使老父母快乐,还经常穿着彩衣,作婴儿的动作,以取悦双亲。后人以”比喻对老人的孝顺。唐代诗人曾作诗曰:“明朝拜嘉庆,须著。”宋《老莱子》诗:飒然双鬓白,尚服。是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考证春秋时期隐居(今)的伟大思想家、道学先祖老莱子(或曰)生平及其隐迹的学术论稿,全文12万余字,发表于湖北省市文化期刊2010年8月《荆楚风》增刊上上。
作者李林林(笔名楚木)立足于原始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春秋时代的社会环境与地理条件,吸纳各家争鸣的合理观点,对悬疑千古的老莱子()“生、名、籍、学、仕、著、隐”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得出了较为独到的论证,即:老莱子(老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