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和离骚(节选)人教版.docVIP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和离骚(节选)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和离骚(节选)人教版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和离骚(节选)人教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测试和《离骚》(节选) 二. 学习目的: 1.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三. 学习方法: 1. 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 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四. 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测的情绪。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选于开头章节。 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媭劝告,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最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前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 【模拟试题】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暴(pù)霜露 较(jiǎo)秦之所得 B. 窈(yǎo)然 褒之庐冢(zhǒng)也 C. 仇雠(chóu) 周景王之无射(yì)也 D. 莫(mù)夜月明 汝识(zhì)之乎 2.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暴秦之欲无厌 B. 莫夜月明 C. 南声函胡 D. 其孰能讥之乎 3.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4. 下面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A.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 一夫夜呼,乱者回应。 5. 下列句中“焉”字用作代词的一项是( ) A.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B.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6. 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7. 下面句中“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5)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7)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8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