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组织与管理.doc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组织与管理

《课堂组织与管理》专题拓展资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周玉枝 一、设计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节课从实验着手,通过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对比学习CO和CO2的性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会到对照实验等方法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 CO和CO2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学生在生活中和自然、科学课程中都接触过它们。本节课主要从化学的视角系统地学习CO和CO2的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讨论,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当中去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CO和CO2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CO和CO2的化学性质,会根据它们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3)提高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对比的学习策略进行知识的重组构建; (2)体会“变不可见为可见”的实验方法及其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和“量变引起质变”等学科思想方法; (2)从CO和CO2的“功”与“过”中,体会事物利弊的辩证关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CO和CO2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比学习和对照实验等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课题 提问:碳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提问:CO2和CO分子构成上有什么不同点 回答:碳燃烧有可能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两种碳的氧化物。 比较、思考:相差一个氧原子 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课题。 分析分子式差异,推测性质不同,引入实验。 CO2和CO的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CO的溶解性 演示实验:CO2的密度 小结:CO2和CO的物理性质。 观察、回答:CO难溶于水 小组实验:CO2的溶解性。 得出结论:CO2能溶于水 观察、回答:CO2密度比空气大 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体会对比学习的方法。 CO2和CO的化学性质 录像:CO燃烧的实验。 提问:煤气泄漏会导致中毒,体现了CO的什么性质? 讲解:CO有剧毒,CO2本身没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实验: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介绍紫色石蕊和实验步骤。 演示实验:将干燥和潮湿的紫色石蕊花分别投入干燥的CO2中。 录像:CO还原CuO 提问: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和尾气处理的方法。 观看录像,观察现象。 结合生活经验回答:CO有毒。 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小组实验: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结合方程式,分析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的原因。 小组实验:通过紫色石蕊来观察CO2与水反应 体会对照实验说明使石蕊变色的是碳酸,不是CO2。 观看录像,记录现象,思考问题。 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实验现象与反应产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体会借助其他物质来间接观察化学反应的方法。 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上的偏差。 学习新知识,感受化学实验中的环保措施 CO2和CO的用途和不利影响 提问:CO2和CO的用途,利用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干冰的性质。 介绍干冰的用途。 提问:CO2和CO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不利的影响呢? 思考、回答用途对应的性质。 观察实验现象,体会干冰的用途。 温室效应、煤气中毒等。 体会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体会趋利避害的思想。 小结与应用 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突出小结其中的方法。 问题: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呢? 体会对比学习的方法;感受变不可见为可见的实验方法;感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想。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方法。 巩固知识。 《课堂组织与管理》专题拓展资源 碱的性质探究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周玉枝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要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教材采用了探究式的写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由于学生刚学过稀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稀酸的通性并据此类推碱的性质,实验探究之后再进行简单归纳和小结。对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补充实验,由于准备比较费时,学生个人实验难度大,且观察起来现象很明显,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来落实知识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2)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3)掌握碱的通性。 2. 过程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