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对时空与绝对时空之辨
哲维
关键词:并列,主从,唯一,多样,同一,相异。
摘 要:
空间内与之相异的存在为有限,空间本身为无限。由于只能是有
限存在于无限之中,故空间为所有存在之外共有的唯一。
严格区分此物与它物的异体彼此不能互容,迫使并列的主体相互把对方排除在自我之外而获得无异性。因此现实表达的并列多样的相异不是同一本身的唯一性使时空的同一自我不存在多样相异的并列。
* * *
一.光速因方向而异的例证
《知识就是力量》八七年第十期对 “相对论” 有以下表述;
“一个光速运动的物体内有一架光时钟,姑且认为这架光时钟相当大,从圆柱上面发出的光传播到下面在静止时需一秒。(图1)当物体以光速飞行时我们发现光时钟发生变化,从圆柱上面发出的光是沿斜线向下传播的。 根据三角函数可知,斜线的距离大于垂直的距离。 这就是说,经过斜线距离所需的时间多于经过垂直距离所需的时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简单的直观形式居然能把《相对论》时空可变的内涵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它甚至比公式给人的感受更深刻。(图2)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光时钟的方位,让它同物体运动的方向平行,当光在时钟内传播的方向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光速竟为零!图3 当两者的运动方向一致时,此刻的光速却是它自己的两倍!(图4) 意想不到的是,同一架光时钟仅仅因为方向的改变就出现如此相异的结果真是不可思!
很显然,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却不能解释形式因外延便可同内涵产生异化是罕见的。即使这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也至少可以指出,选用这种表达方法的考虑欠成熟并非过分。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所有表述相对论原理的著作中,全都选择了类似“光时钟”效应里最利于时空可变的异物共体的同向运动,却无一选用最不利于时空可变的异物共体的逆向运动。不管这出于什么原因,它都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凡是经过思维的产物,都不可能杜绝主观对它
施加的影响。关键在于受这种影响越小它就越
接近客观,因而它就越有可能踏进真理的殿堂。
其实,类似“光时钟”效应的并不是光速特有的表征,在低速运动中也同样存在。一艘长100M的船泊于A处,一位乘客从船尾行至船头约1分种。假设船速与步速一致。在船启动的同时乘客从船尾走向船头,当船尾到达B时,乘客已达到C。此时显示出的步速是其的两倍!(图5) 如果船在继续前行的同时乘客从船头行向船尾,当船头达到D时,乘客却仍在C。此时显示出的步速则为零!(图6) 如此明显的顺逆向反差竟同光时钟效应惊人的一致!我们对此结果又作何解释?总不能把产生同一种效应的两种不同速度的取舍归结于理论的需要!
实际上我们冷静地思考后可以发现,光在运动的时钟内如何会因非主观原因去改变自己的传播方向而沿斜线传播?必定是光时钟的运动使它的传播呈斜向。(图7) 否则,我们将如何看待下述光波的传播?
设一个边长为30万KM 的正方阵形。在A处设一个光源,于C处立一个光靶。光源发光多少时间才能照亮这一光靶?
可靠的三角函数表明A C之间相距约42万KM ,光波照亮这一只光靶约需1.4秒。如果发光一秒钟光波只能达到B 。(图8) 现假定光波在图2中传播与在图8中传播无异,依此推论,当“光时钟”达到A`B`时,光波也只能达到D。但图示已清楚地告诉我们此时的光波已在时钟之外,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图9) 但如果光时钟与光波一同达到A`B`时,则光波在图2中的传播与在图8中的传播方向就根本不可能一致!这可由图7与图8圆内光波来证实。除非我们对此熟视无睹。
二.存在的多样与空间的唯一
人类引以自豪的不是自己对自然的主宰,而是对理性的拥有。即使人类自身被它所左右也不会改变这一观点。
的确,我们其所以面对无限的客体世界毫无惧色,不仅仅是因为理性给予我们挑战这种无限的勇气,而且还给予我们对待这种无限的方法。只有当发现这种无限本身不可量化时,我们才感觉到了它对人类心智的考验。尽管如此,为了能让客体世界在我们的主观中获得本真的存在,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对它的探究。这除了好奇心的驱使外,努力使主观同客体保持一致始终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
错误也许是我们偏离理性的结果。假如大多数人都赞同这样的观点: 物质与客体世界同一。
理性就会因此而深思它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拥有?
物质不是客体世界的全部,至少还应包括非物质的时空。即使再正确的观点也不能无视物质同时空的相异。
事实上当物质以某一形态消失而以另一种形态再现时,总是以时空为特定前提。那种同时是水是冰又是雪的同一,只能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它的精彩,并不能在现实中展现这种神奇。也许这一原因就包含在赫拉克利特“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