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孔子的文学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孔子的文学思想

论孔子的文学思想 摘要:孔子不仅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孔子的文学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古往今来无出其右。以往学者多是了解研究孔子政治哲学思想 , 对他的文学思想的研究有所忽略。我将从孔子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文学批评的原则与标准、文学与道德修养并重、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相协调四个方面,对孔子的文学思想进行解读,稍作介绍。 关键词:孔子;文学思想;现实主义;文学批评 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纵观我国二千多年的文学史长河,出现过浪漫主义等诸多流派,但现实主义却是这条长河中首尾贯通的主流.《诗经》虽在文学创作方面开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先河, 然而一部诗集只能成为创作的楷模而已, 而为现实主义古典文论奠定基础并对些一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算是孔子的文学思想 。 文学具有实用性 文学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学实用于政治;孔子认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仅密切而且非常直接。他认为从事政务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学修养,就是要“诵诗三百”。不然等做了官再学习,势必走弯路。他说: “先进于礼乐, 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 、先进 》) 他选用人才的态度很鲜明,宁选择先具备文学修养的常人, 也不录用做了官再学习文学的卿大夫子弟。因为没有必要的文学修养, 就不具备从政的起码的能力和资格。其次,从政者必须把所具有的文学修养灵活地卓见成效地用于政务的处理 , 就是授之以政而达,使于四方而能专对。不然,“虽多, 亦奚以为?”(《论语 、子路 》) 孔子聚徒讲学,也正是为了培养从政的人才。对于那些善于把文学修养运用于政务并取得政绩的学生, 孔子总给予热情的鼓励。他夸奖子贡为宗庙里 盛黍樱的瑚琏,赞扬子路“片言可以折狱”, 甚至把侄女嫁给了“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 戮”的南宫适。二是文学实用于风化;天下之所以动荡,社会之所以昏暗, 孔子认为根源在于“礼崩乐坏”, “知德者鲜矣”。(《论语 、卫 灵公 》) 他充分认识到文学在改革世风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他说: “博学于文 , 约之以孔 , 亦可以弗畔矣夫!” ( 《论语 、 颜渊 》) 不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言行便不切仁义之道 , 世风便恶浊不堪。孔子的这一认识 , 早已为古今史实所证明。只有能动地发挥文学的“兴”“观”“群”“怨”的积极功用, 社会的风气才得以淳厚, 人民的精神才归于文明。三是文学实用于教育;孔子兴办教育, 意在培养以仁义治国的人才, 不断扩大宣传和推行“忠恕”之道的队伍。由于认识到文学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 所以除了直接向学生教授政治之外 , 孔子把文学作为重要课程 。 (二)文学具有现实性 《论语、述而》云:“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主张以“仁”治天下, 反对依恃暴力。认为以力治国,百姓慑于严刑峻法,仅能短期内不犯法,却没有廉耻之心;而以“德”、“礼”治国, 百姓便“有耻且格”了。文学必须紧紧围绕现实社会中各类重大问题进行反映。脱离现实是文学所不取的。子贡曾讲 : “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 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 、公治长》) 从子贡一番话,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 孔子种文学必须 现实的正确观点,对他的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发; 第二, 抽象论人性,易于脱离现实社会的实质性问题, 而天道遥远, 也不切人世, 故孔子都不发空论。不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 , 生活便得不到真实的反映,文学的实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在文学反映生活的问题上, 孔子主张求实、求直,反对虚假和伪作。 文学批评的原则与标准 思无邪 孔子在《为政》篇中说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 思无邪。“思无邪三字,原出《诗·鲁烦·驹》最后一章。“思”字为句首语气词 ,无实意。原诗句“无邪”只是描写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孔子借用此句为评诗标准, 是按当时流行的“断章取义”的方式, 完全改变诗句的原意, 按自己的思想来评价整部《诗经的内容,赋予“思无邪”以新意, 即思想纯正。这是孔子重视文艺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的思想的体现。但孔子用“思无邪”概括全部《诗经 》的内容,却存在着严重问题。《诗经》内容广泛 , 既有歌功颂德的“ 美” 诗 , 这类诗确 实真正符合“无邪” 的标准; 也有不少深刻揭露现实 , 充满急切反抗呼声的“刺”诗, 如《 伐 檀 》、《硕 鼠》等 ;还有不少描写男女关系的爱情诗, 这类诗显然不符合礼教 , 应该说是“邪” 诗 , 怎么能叫“无邪”呢?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汉儒们的办法是把爱情诗统统歪曲为政治诗。因而, 把所有《诗经》里的诗都说成是无邪的,是对《诗经》中许多优秀诗歌内容的曲解, 通过曲解把《诗经》作为宣扬礼教的工具。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思无

文档评论(0)

19840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