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_公关实务组织形象管理
第六章、公关实务 ——组织形象管理 第一节、组织形象 一、组织形象的涵义 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构成要素: (一)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 (二)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组织形象的定位 二、组织形象的划分 (一)自我期望形象和社会实际形象。 (二)整体形象和特殊形象。 (三)外观形象和内在形象 组织形象的构成 凤凰出名人? 其实不少人在进入凤凰之前就在媒体就职,为什么到了凤凰就成了明星?早在1997年,从台北的中华电视台到凤凰卫视工作不久的吴小莉在她的书中写道:“我想是凤凰卫视给了我‘自由’——一个没有呈现方式框架、信任我言论尺度的表演空间。” 凤凰名记者闾丘露薇则说,“凤凰是一个很善于把什么样的人放在合适位置的企业。它善于用人,可以为人度身定做一些栏目,到目前来讲,凤凰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产品(服务)形象 产品的概念 传统:由劳动创造,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能满足人类需求的有形物品。 现代:能通过交换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一需求和欲望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的服务。 美国佛罗里达州罗德岛上有一个“监狱酒吧”,戒备森严,一般人休想进入。狱中的“囚徒”都是百万富翁,他们厌倦了花花世界中的豪华生活,特地来铁窗体验岁月,来这里的“囚徒”要登记“入狱”日期,定好假释时间,领一件黑白的囚衣方可“入狱”,囚徒的房间费用比一般旅馆高,普通床位每天125$,高级房间高达300$。自开办以来,生意兴隆,收入可观。靠的就是“新”“奇”及独特的“感受”。 产品五层次 环境形象 环境、建筑、设备、设施 2008汶川地震企业捐款 以后喝王老吉(捐款1亿), 存钱到工商( 8726万), 还是用移动(5820万), 买电器到苏宁(5000万), 买保险买平安( 3500万), 喝白酒喝泸州老窖(3000万), DVD买步步高(2500万), 买药修正牌(2500万), 上网用QQ(2000万), 运动服装穿李宁(1249万), 电脑买联想(1000万), 洗衣机买海尔(1000万), 空调买美的(1000万), 开车开吉利(1000万)…… 媒介形象 2006年6月15号,《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发表了《机器罚站12小时和富士康的“特殊”管理》的报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富士康员工如此形容他们的生活:“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 2006年7月,富士康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刊发对原告名誉权构 成侵害的相关报道或言论;? 2、判令被告在相应的报刊、媒体上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判令被告(王佑2000万、翁宝1000万)赔偿原告商业信誉损失及其他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3000万元;? 4、本案诉讼费及保全等费用由被告承担。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这是中国新闻界的指标性事件 对于整个中国新闻界来讲,这的确是一个指标性的事件,需要我们去思考,一个新闻媒体面对的报道对象,面对的监督对象现在已经强势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他直接可以查封你的财产,而且法院也不用知会你,因为对方有钱,直接往银行里放一笔钱,就可以做诉前保全,这对新闻出版自由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了。如果记者都纷纷退却,我就不知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谁去报道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共同的底线。这种利用诉前保全针对记者个人的事情,非常令人气愤。记者在正常的工作单位里,你还担心他逃之夭夭吗?我觉得这不是正常的司法逻辑概念,带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和恐吓意义。 《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起诉记者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显然,这起诉讼的目的不在于维护自身的名誉权,而是要通过诉讼来打压记者,用经费巨大和旷日持久的诉讼拖垮记者,让记者经受不起诉讼的高成本,从而作出有利于他们的退步。” 《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富士康起诉记者背后劳工权益博弈》。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评论《一个凸显“媒体监督窘境”的典型标本》。 喻国明:富士康钻法律空子 不可能胜诉 市民捐款支持被诉记者 富士康或将发表公开声明 全国记协关注该事件 昨天,一封表达支持的信送到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的手中,信中还夹着沉甸甸的1000元钱。自从两名记者遭富士康高达3000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