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弱D等位基因(50种) 部分D等位基因 中国人RhD分子背景 中国人RhD分子背景 D阳性个体的RHD基因与在其它民族中报道的正常RHD基因序列相同; 真实D阴性中国人中以RHD-CE(2-9)-D2等位基因为主,比率为10.5%; 同时还存在比率不低的个体因碱基变异导致RHD基因ORF错位,导致正常D抗原不能表达。 在真实D阴性中国人中RHD基因总阳性率为15.8% 中国人RhD分子背景 中国人Del个体主要携带RHD 1227A等位基因(K409K)。该等位基因是Genbank收录的第一个Del等位基因 (GenBank记录AF390110),但也是中国人中唯一发现的Del等位基因,而在欧洲人中除RHD1227A等位基因外,还观察到另外几种Del等位基因 弱D表型个体目前发现主要是弱D15型、还发现了2例RHD 1227A等位基因携带者; 部分D表型观察到DVa(Hus)和DVI III型。 中国人RHD等位基因 RHD基因分型技术的应用 血清学定型结果难以判定,为了防止某些弱D被误定为RH-,用分子生物学检测作为辅助手段; D抗原弱阳性个体的弱D型或部分D型别的鉴定; 通过羊水预测胎儿的D表型; 慢性多次输血患者、大量输血患者、同种免疫或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以及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的D抗原表型的检测和纠正; 对于中国人,鉴定Del表型 中国人RHD的未来研究方向 真实D阴性个体RHD基因序列研究,进一步了解产生中国人D抗原阴性的特性分子机制,发现更多的RHD等位基因 : D抗原弱表现型个体的分子背景研究,用以了解中国人弱D和部分D表型的常见型及频率。目前在中国人中观察到的弱D型是弱D15型和二种部分D型,而国际上报道的弱D型确有很多种,而不同分子机制形成的其它部分D表型也很多. 中国人RHD的未来研究方向 有关Del研究,Del在中国人中比率非常高,综合近几年的文献,在经IAT确认的D阴性群体中平均为28.1%。尽管目前国家没有要求DEL型血液不能供应给临床,但是从理论上来讲,DEL型是有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 稀有血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调查。 1.RhD阳性/阴性,同型输注 2.D变异型的输血 2.1弱D的围产期妇女被误定为D-,而给予了不必要的RHD免疫球蛋 白,同样是无害的 2.2弱D血液被误定为D-,而输注给了D-患者,要注意,尽管弱D抗原免 疫原性较弱,但也可能使D-者致敏 2.3弱D1.2.3型产生抗-D可能性较小,弱D11和15型已有产生抗-D的报 道,其他弱D产生抗体的风险不清楚。 RHD血型输血策略 2.4部分D患者输入D+血液后,可能会产生针对其缺失抗原部分的抗-D 3.急救情况下的输血 3.1正常成年男性或不需再生育女性 3.2未生育女性:要高度重视, 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十条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五条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RHD血型输血策略 不同型输注产生抗-D的频率 并非所有D-患者输入D+红细胞后都会产生抗-D 自愿者反复免疫后产生抗-D的概率为80-90% 住院D-患者输注D+血液后,产生抗-D的约为32% D-孕妇孕育D+胎儿后,产生抗-D的大约占10%(未公开资料) RHD血型输血策略 最安全的做法 弱D/部分D血型的供者应当作为D+血液进行标注,输给D+患者 弱D/部分D血型的受者应当作为D-血型对待,输注D-血液(有争议,但安全起见,应当给予阴性血液) 缺点 可能浪费了D-血液 RHD血型输血策略 Rh(D)血型鉴定及 临床输血策略 RH血型的研究历史 19世纪40年代发现了人类红细胞RH血型 19世纪60年代,发现了RH血型不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19世纪80年代,成功分离了RH蛋白 19世纪90年代,认识了RH基因结构 20世纪90年代,清楚了RHD和RHCE的氨基酸序列 RH血型系统的发现 1940年,发现多数人红细胞上有一种血型抗原物质,与恒河猴(Rhesus monkey)红细胞的抗原物质是相同的. 1940年还发现,三例ABO血型相同,同种输血后却发生了严重的输血反应. 同一年,一名O型孕妇产后大出血,输入O型丈夫的血液后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这是人类由于妊娠产生的同种免疫作用的第一例报告 这就表明除ABO血型系统外,还存在另外的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的命名 “Rh”是根据恒河猴英语单词的前两位字母而由来 我们现在通常把红细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