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 真菌及其毒素
真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或动物吃了含有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Mycotoxin)的食物引起的中毒现象。由真菌毒素引起的人或动物的疾病统称为真菌毒素中毒症(Mycotoxicoses)。
9.1 黄曲霉菌及其毒素
9.1.1 产毒菌及其特性
产毒菌主要是黄曲霉菌该菌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曲霉属。本菌为需氧菌,最适培养温度30~33℃,相对湿度80~90%。花生、玉米、大米和小麦是其较好的生长基质。寄生曲霉及青霉、毛霉和根霉等真菌也能产生AFT,但产毒量甚微。
9.1.2 黄曲霉毒素的性质、来源、毒性及在食品中限量标准
黄曲霉毒素的性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的AFT有20余种。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AFT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黄曲霉毒素B1和B2可发出蓝紫色荧光,G1和G2可发出黄绿色荧光。纯净的黄曲霉毒素为无色晶体,耐热,100℃、2 h也不能将其全部破坏。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乙醇等,不溶于水、己烷、乙醚和石油醚。AFT对氧化剂不稳定,如次氯酸钠溶液、氯、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均可使AFT分解破坏,并随氧化剂浓度的增大,AFT分解速度加快。人及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和B2后,在乳汁和尿中可检出其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M1和M2。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如图9-1所示。
图9-1 黄曲霉素的化学结构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
AFT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制品种捡出率更高。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及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
AFT的毒性极强,属于剧毒毒物,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为砒霜的68倍。其中以B1毒性最大,LD50为0.294μg/kg(口服)。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肝脏毒性,可导致肝细胞坏死、胆管上皮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内出血等急性病变。少量持续摄入则可引起肝纤维细胞增生、肝硬化等慢性病变。当微量持续摄人,可造成慢性中毒,表现为生长障碍,亚急性或慢性肝损伤。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它的诱癌力是二甲基偶氮苯的900倍以上,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10倍,与人类肝癌有直接的关系。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群膳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即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越高,摄入量越多,肝癌的发病率也越高。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特别是它的强致癌性,世界各国对于其污染食品的情况都很重视,并对其在食品中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FAO/WHO在1993年提出的指导性标准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0.05μg/kg,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5μg/kg。我国于1981年作为正式国家标准,颁布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最高允许量标准: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为≤20μg/kg;玉米及花生仁制品为≤20μg/kg;大米和其他食油≤10μ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5μg/kg;婴儿食品中不得检出。
9.1.3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ELISA法等。薄层层析法是国内外测定食品及饲料中AFTB1的主要方法,此法灵敏度较高(1~5ppb),主要用于AFTB1的测定,随后的薄层色谱分离、荧光分光光度计,灵敏度达到(0.1~1.0ppb,甚至高达0.01ppb),可单独测定AFTB1或B2、G1、G2、M1等。近几年采用单克隆免疫亲和柱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牛奶中的AFM1 ,其检出低限达到0.05μg/kg、测定果仁中的AFB1 ,其检出低限达到0.1μg/kg。
2003年,Rodrtguez Velasco M L等,用ELISA和HPLC法对西班牙里昂农场牛奶中AFTM1的含量进行了检测,这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限都为10 ng/g,,这两种方法都行之有效。但HPLC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消耗的成本也较高。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GB/T 5009.22-1996)
主要设备与器材
酶标仪(内置490 nm滤光片)、酶标微孔板、微量加样器及配套吸头。
试剂
1.抗黄曲霉毒素B1 单克隆抗体、
2.人工抗原(AFB1-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物)、
3.黄曲霉毒素B1 标准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