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流体力学验算(塔板校核)..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流体力学验算(塔板校核).

(四)流体力学验算(塔板校核) 1.计算气体通过塔板压降hP, 教材172页式(7-63)、式(7-64)、式(7-65) 校核是否符合要求:常压、加压塔;减压塔左右 2.淹塔(液泛)验算 液泛有两种形式:降液管液泛和夹带液泛(过量的液沫夹带) 设计中防止液泛的方法:先以不发生过量液沫夹带为原则,限定气速,再校核降液管截面积是否足够。 为防止液泛,在设计时应使: 教材173页式(7-66)、式(7-67)式(7-68)、式(7-69) 3.雾沫(液沫)夹带验算 教材173页式(7-70) 在下列泛点率数值范围内,一般可保证雾沫夹带量达到规定指标,即小于0.1㎏液体/㎏气体: 大塔      泛点率80% 直径0.9m以下的塔     泛点率70% 减压塔   泛点率75% (五)绘制塔板负荷性能图 (教材174页) 在系统物性、塔板结构尺寸已经确定的条件下,要维持塔的正常操作,必须把气液负荷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以分别为纵、横轴的直角坐标系中,标绘各种界限条件下的关系曲线,从而得到允许的负荷波动范围图形,这个图形即称为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1)雾沫夹带上限线 此线表示雾沫夹带量等于0.1㎏液体/㎏气体时的关系 (2)液泛线 液泛线表示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达到最大允许值时的的关系。 (3)液相负荷上限线 液相负荷上限线反映了对于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的起码要求。 (4)液相负荷下限线 一般取堰上的液层高度作为液相负荷下限条件。低于此值时,便不能保证板上液流的均匀分布,会降低气液接触效果。 (5)气相负荷下限线(泄漏线) 此线表明不发生严重漏液现象的最低气相负荷,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塔板的适宜操作区应在此线的上方。对于F1型重阀,当阀孔动能因数FO为5~6时,泄漏量接近10%,这可作为气相负荷下限值的依据。 (6)操作负荷线(标出设计点和气相负荷上、下限) (7)计算操作弹性 气相负荷上、下限之比称为塔板的操作弹性,浮阀塔的操作弹性一般为3~4。 (六)精馏塔的热量衡算 教材161页 (1)塔顶冷凝器中冷却水用量和冷凝器的传热面积 设塔顶为全凝器并忽略热损失 Q水=Q顶气 即 qm水c水(t2—t1)=V r 所以 式中 Q水——冷却水吸收的热量,W; Q顶气——塔顶蒸气放出的热量,W; qm水——冷却水用量,kg/s; C水——冷却水的平均比热容,J/(kg·℃); t1、t2——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V——塔顶蒸气量,kmol/s; r——塔顶蒸气汽化热,J/kmol; A冷凝器——冷凝器的传热面积,m2; Q——冷凝器的热负荷,W;K——传热系数,W/(m2·℃),取经验值; ?t均——冷凝器的传热平均温度差,℃。 2.塔底再沸器中加热蒸汽用量和再沸器的传热面积 忽略热损失并近似认为 Q蒸汽=Q底气 即 qm蒸汽r蒸汽=Vˊrˊ 所以 式中 Q蒸汽——加热蒸气放出的热量,W; Q顶气——塔底蒸气吸收的热量,W; qm蒸汽——加热蒸气用量,kg/s; Vˊ——塔底蒸气量,kmol/s;rˊ——塔底蒸气汽化热,J/kmol; r蒸汽——加热蒸汽的汽化热,J/kg ; A再沸器——再沸器的传热面积,m2; Q——再沸器的热负荷,W; K——传热系数,W/(m2·℃),取经验值; ?t均——再沸器的传热平均温度差,℃。 3.塔顶冷却器中冷却水用量和冷却器的传热面积 确定馏出液被冷却的温度,计算馏出液在冷却器中放出的热量,冷却器内冷却水用量和传热面积的计算同冷凝器的计算。 (七)计算结果总表 (八)设计成果评价及讨论 (九)主体设备结构简图 设备结构简图绘制在1#图纸上,并有局部放大图及主要零部件图。 (十)参考书目录 1.《化学工程手册》第一篇 化工基础数据 化学工业出版社1979年12月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 柴诚敬 刘国维 李阿娜 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10月 3.《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华南理工大学 涂伟萍 陈佩珍 程达芳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8月 附:苯、甲苯的有关数据 1.苯、甲苯的液相密度 温度 t℃ 25 80 90 100 110 120 ρ苯 kg/ m3 875 815 803.9 792.5 780.3 768.9 ρ甲苯 kg/m3 860 810 800.2 7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