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物质安全资料表..doc

(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物质安全资料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物质安全资料表.

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产品资料 产品中文名称: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编号:RU-6380M 产品英文名称:Aliphatic Urethane Acrylate 制造商或供货商名称、地址:深圳市瑞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国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共乐铁仔路麒裕工业城B栋1楼 电话及传真: 07550755 成份辨识资料 危害物质成份: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 72±2 % 甲苯 20-22 % 醋酸丁酯 4-5 % 正丁醇 4-5 % 危害物质分类:9 危害辨识资料 最重要危害与效应: 健康危害效应: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高浓度暴露可能导致意识丧失; 环境影响:当释放至大气中,会与氧气自由基作用而快速分解悼; 物理及化学性危害:液体和蒸气易燃,液体流动或搅动时会累积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传播至远处,遇火源可能造成团火,液体会浮于水面上,反将火势蔓延开,高温会分解会产生毒气,密闭容器受热可能会破裂爆炸。 特殊危害:无 主要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晕眩、疲劳头昏眼花,暴燥、食欲不振 物品危害分类:3/3,1(易燃液体) 急救措施 不同状况之急救方法: 吸入:移除污染源或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及时送医。 皮肤接触:尽快脱掉受污染的衣服、鞋子和皮制品(如手表、皮带);尽快擦掉或吸掉多余的化学品;以清水和非磨擦性肥皂完全清洗20分钟或直到化学品除去;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尽快擦掉或吸掉多余的化学品;立即将眼皮撑开,用流动的温水缓和冲洗5分钟或直到污染物除去;立即送医。 食入:当患者即将丧失意识或已无意识等时不可喂食任何东西;不可催促;给患者喝下240-300毫升的水以稀释胃中的化合物;若患者有自发性的呕吐时,应使患者身体向前倾斜以减低吸入的危险,并让其漱口以水及反复给水;立即就医。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蒸气会刺激眼睛、粘膜和皮肤,高浓度会引起麻醉。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 1、急救人员请于警戒区外施行紧急救护 2、如需进入警戒区内救护,请依照第8项暴露预防措施中个人防护设备指示,穿着适当防护设备。 对医生之提醒:无 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1、二氧化碳 2、化学干粉 3、泡沫 灭火时可能遇到之危害: 1. 灭火前应先停止溢漏,若无法停止溢漏且周围无危险物就让溢漏烧完; 2. 若灭火而没有停止溢漏,蒸气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再引燃。 特殊灭火程序:1. 在安全情况下将容器搬离火场. 2. 用水雾灭火无效,但可用来雾冷却暴露火场的容器. 3. 消防人员需着化学防护衣和正压容空气呼吸器(自携式空气面具)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装备:全面式护罩、呼吸防护器、耐酸手套、防护衣。 泄漏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避免接触原料与吸进蒸气 环境注意事项: 1、移开所有火源; 2、围堵外泄物,用沙土吸收; 3、保持环境通风; 4、避免入下水道与水沟。 清理方法:焚化或安全掩埋。 安全处置与储贮方法 处置:1、远离高温与火源 2、避免眼睛与皮肤接触 3、勿吸入产生之蒸汽 储存:1、不可与氧化物一起存放 2、应存于通风阴凉处 3、避免温度过高与阳光照射 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使用不产生火花,接地的通风系统并与一般排气系统分开 2、废气直接排至户外并对环境保护采取适当措施 3、大量操作时,使用局部排气和制程密闭 4、提供充分新鲜空气以补充排气系统排出的空气 控制参数: 中(英)名称 八小时日时量 平均容许浓度 短时间时量 平均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聚氨酯丙烯酸酯(Urethane Acrylate ) 正丁醇(n-Butanol) 100ppm 125ppm 醋酸丁酯(Butyl acetate) 100ppm 150ppm 甲苯(toluene) 100ppm 150ppm 生物指针:1.5g/gCr(尿中甲基马尿酸,下班后) 个人防护措施: 呼吸防护:1、有机气体滤毒罐 2、呼吸护具 手部防护:耐酸手套 眼睛防护:1、具防溅护罩之安全护目镜 2、全面式护罩 皮肤及身体防护:1、眼睛冲洗器 2、紧急淋浴设备 3、防护衣 卫生措施:1、工作后快速脱掉污染之衣物,洗净后才可再穿戴或丢弃,且须告之洗衣人员污染危害性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物理及化学性质 物质状态:液体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