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等值线的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值线的复习

等值线的复习 武俊宏 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等值线的基本特征,能应用等高线的基本特征来迁移运用于其他等值线问题的处理 过程与方法:运用作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复习,学会边思考边听课表分析的学习习惯 情态价值观: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和作图解题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等值线的基本特征 等值线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作图法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 等值线即数值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在中学地理中,需要掌握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水温和气温)、等盐度线、太阳辐射等值线、等降水量线、人口等密度线、等震线、大气中某种污染物分布的等值线等。 一、等值线的共同特征: 学生读图归纳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4.线稀差小,线密差大 对于等值线图上数值高低的判读可用垂线法或切线法: ⑴垂线法(以等高线为例) ⑵切线法(以等温线为例) 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闭合区域的数值按“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的规律判读。 二、综合判读和应用 1、等温线 ⑴影响等温线的因素: 学生讨论影响因素后小结 纬度因素: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思考:如何判断南北半球?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思考:不同季节海陆的气温有何差别? ③地形起伏:由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因而地势高处(高原、山地)温度低于同纬度地势低处; ④洋流: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⑤其他因素:城市有热岛效应;锋面移动可引起局部地区温度的差异。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同海拔高度背风坡高于迎风坡。 ⑵等温线的走向: 学生思考分析: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原因是什么?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原因是什么呢? 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原因是受什么的影响? ⑶等温线的弯曲: ①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 ②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 ③等温线弯曲规律:“高高低低”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见下表:学生填表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 等温线弯曲状况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 等温线弯曲 ?? 状况 大陆 季 气温高 向 凸出 大陆 季 气温低 向 凸出 海洋 季 气温高 向 凸出 海洋 季 气温低 向 凸出 地势较 气温高 向 凸出 地势较 气温低 向 凸出 暖流经过 气温高 向 凸出 寒流经过 气温低 向 凸出 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2、等压线 1).有关等压线: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①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 而言。(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②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 区,下凹的地方为 区。 ③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高压脊,脊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低压槽,槽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 2).有关等压线的综合判断: ⑴根据风向可判断: ①判断等压线数值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如何变化?为什么?(减小) ②判断南北半球:如何根据风向来判断南北半球呢? ③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的位置: 请说出其判断的依据?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说明有摩擦力,是近地面的风向;如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说明无摩擦力,是高空的风向。) ④判断高气压和低气压的位置:北半球:背风而立,右后方是高压;南半球:背风而立,左后方是高压。 ⑵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等压线密,风力大;反之,风力小。 ⑶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 ①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有 气压。 ②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有 气压。 ⑷根据闭合等压线判断天气状况:低压中心附近为 天气;高压中心附近为 天气。 3、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等的地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1、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2、根据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学生读图分析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降水自 减少(沿海向内陆)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一一多雨侧为 坡,少雨侧为 坡 等降水量线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