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篇.
攀枝花实验中学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题集
1、如图,OP平分,,,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B.平分 C. D.垂直平分
2、已知:如图①所示,在和中,,,,且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①;②是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如图3,的边在直线上,,且;的边也在直线上,边与边重合,且.
(1)在图14-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与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将沿直线向左平移到图14-2的位置时,交于点,连结,.猜想并写出与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3)将沿直线向左平移到图14-3的位置时,的延长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结,.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与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将一张透明的平行四边形胶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图①中的两张三角形胶片和.将这两张三角形胶片的顶点与顶点重合,把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与相交于点.
(1)当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在同一直线上时,与的数量关系是 . 2分
(2)当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3)在图③中,连接,探索与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5、已知∠MAN,AC平分∠MAN。
⑴在图1中,若∠MAN=120°,∠ABC=∠ADC=90°,求证:AB+AD=AC;
⑵在图2中,若∠MAN=120°,∠ABC+∠ADC=180°,则⑴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⑶在图3中:
①若∠MAN=60°,∠ABC+∠ADC=180°,则AB+AD=____AC;
②若∠MAN=α(0°<α<180°),∠ABC+∠ADC=180°,则AB+AD=____AC(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并给出证明。
6、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如图,点分别在正三角形的边上,
且,交于点.求证:.
(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
(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
了许多问题,如:
①若将题中“”与“”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
②若将题中的点分别移动到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
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分别在正三角形的边上”改为“点分别在正方形的边上”,是否仍能得到?
……
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 ;② ;③ .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
7、经过顶点的一条直线,.分别是直线上两点,且.
(1)若直线经过的内部,且在射线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①如图1,若,,
则 ; (填“”,“”或“”);
②如图2,若,请添加一个关于与关系的条件 ,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
(2)如图3,若直线经过的外部,,请提出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
如图,把正方形AB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正方形A′B′CD′(此时,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点A′落在CD的延长线上),A′B′交AD于点E,连接AA′、CE.求证:(1)△ADA′≌△CDE;(2)直线CE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9、(1)操作发现:如图①,D是等边△ABC边BA上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作等边△DCF,连接AF.你能发现线段AF与B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2)类比猜想:如图②,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BA的延长线上时,其他作法与(1)相同,猜想AF与BD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深入探究:Ⅰ.如图③,当动点D在等边△ABC边BA上运动时(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下方分别作等边△DCF和等边△DCF′,连接AF、BF′,探究AF、BF′与AB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探究的结论.Ⅱ.如图④,当动点D在等边△边BA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其他作法与图③相同,Ⅰ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是否有新的结论?并证明你得出的结论.
10、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菱形ADEF(A、D、E、F按逆时针排列),使∠DAF=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