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示例2: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导游员×××,你们可以称我小×,我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阿里山的铁路,它可与“阿里四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合称“五奇”。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它和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山铁道,秘鲁安第斯山铁道,并称世界三大铁道。火车从山脚登峰,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我们可以看到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这可是拿钱也买不到的奇观啊。 示例3: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导游员×××,你们可以称我小×,我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姐妹潭:阿里山附近,还有姐妹潭和孔雀溪,也是游人访幽探胜之地。姐妹潭是两个相距百来步彼此相依相偎的小湖,犹如阿里山的两只水汪汪的眼睛。相传有二位山地女孩在此双双殉情,故后人附会而称姐妹潭。姐潭为长形,积水深黛,一往情深;妹潭呈圆形,积水清浅,明净似镜。环潭树木倒影如画,并有凉亭、小桥点缀其间,真是人间仙境。 摘录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摘录在笔记本上,并体会这些语句对表达两岸人民融会的感情的作用。 抄一抄 阿里山神木 作者简介 吴功正(1943、10-),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江海学刊》杂志社研究员,社长兼总编辑。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阿里山 ?? ??阿里山 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 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 ● ● 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 ● 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给红体字注音: 风靡 堪称 鱼鳖 雄踞 山岚 谛听 幢顶 红桧 静谧 无可匹敌 mǐ kān biē jù lán dì guì chuáng mì pǐ 一泓 hóng 题目中的 “纪行”是什么意思?说明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阿里山又点明了什么? 读懂体裁 “纪行”,记在旅行见闻的文字、图画;“纪行”点明文章体裁是游记;“阿里山”点明写作对象。 读出画面 一、找出标明作者游览阿里山行踪的语句,理出游览线路和景点。想想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二、文中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请你找出来。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景点特征。 三、作者对阿里山总的感觉是什么? 四、你认为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作者行踪 从台北松山机场 ———— 台湾的中部城 市嘉义——————阿里山站——林区 —— 神木——下山的路上 (搭机) (森林小火车)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移步换景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风貌神韵,可以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同风貌,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知识链接】 阿里山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风光美如画 请你思考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风光具体表现在课文哪些地方呢?请大家找出来,用五个字的短语归纳一下. 风光美如画 宁静的林区 清澈的潭水 无边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神奇的神木 景 古式的火车 品读课文: 根据上述你所找到的景点,再读文本,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景点的特征。 (可以从文本中寻找也可以自己概括) 风光美如画 景 林海云雾 深山水潭 原始森林 曲径幽路 森林无边 千年神木 浓稠 清澈 宁静 幽深 广阔 多姿 神奇 情 喜爱 赞美 作者通过移步换景写法,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同时也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希望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愿望。 你认为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读懂技法 一、文中有两个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推进文势的作用,使文章逐层深入、摇曳生姿。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二、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开头一段写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有何作用?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这两句从内容上看,强调了阿里山在台湾的重要地位,神木在阿里山的重要地位;从结构上看,这是两个推进文势的句子借助于它们,文章呈现出深入之势,又摇曳之感。 全文以歌起兴,以歌作结,首尾呼应。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同胞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曲,说明海峡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