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雨心理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先,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微反应心理学 原因 姜振宇 姜振宇,男,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组长,“微反应在新闻采访中的信息挖掘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应激微反应”课程主讲人,也是中国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研究第一人,领导国内首家应用心理应激微反应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v_show/id_XNjA3Mzc5MTM2.html 别对我说谎 《别对我说谎》该剧的灵感来源于行为学专家Paul Ekman博士的真实研究以及畅销书《Telling Lies》(说谎),调查表明,一个普通人在谈话的时候,平均每10分钟要说3个谎话。该剧的中文译名恰好与英文名相反,也有译为《千谎百计》的,但无论“对我说谎”也好,还是“别对我说谎”也好,潜台词都是———我会看穿你。 * * * 微反应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它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如果要为“微反应”这个心理学领域的新词找个外国前辈词汇来对应的话,那它的英文原文应该是“Micro-expressions”(通常译为“微表情”)。 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第一反应是减少身体动作,保持瞬间静止,以便看清突发状况并判断对策。从这种身体突然僵住或减弱活动的反应中,可以判断出对方感到吃惊,随后可能产生恐惧、愤怒或者喜悦的心理感受。当一个人完整的动作或表情被压缩到极致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不是一个夸张的表情或动作,而是一个极小的反应,极易被人们忽略,这种反应,就是一个微弱的反应。 搜集资料 ppt 进行试验及报告 搜集资料 银自厚 王佳卉 邬屈子涵 策划 ppt 总结资料 核对资料 陈诗雨 杨泽言 朱一帆 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研究表明, 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第一反应是减少身体动作,保持瞬间静止,以便看清突发状况并判断对策。从这种身体突然僵住或减弱活动的反应中,可以判断出对方感到吃惊,随后可能产生恐惧、愤怒或者喜悦的心理感受。当一个人完整的动作或表情被压缩到极致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不是一个夸张的表情或动作,而是一个极小的反应,极易被人们忽略,这种反应,就是一个微弱的反应。 刺激源 随意反应 常规非随意 反应 非随意反应 想表达的内容 (思维推测) 真实心理状态+精神反应 (本能+习惯) 真实心理状态 情绪 矛盾=说谎 x 据统计,一般人每十分钟的对话里,就会说三次谎。90%无伤大雅。相关微表情从1/25秒到1秒,但绝对不会超过1秒。 亚里士多德曾说:谎言自有理由,真实则无缘无故。  记:“您能现场对我做一个微反应测试吗?”   姜:“嗯,可以啊,我认为你比原来胖了。”(注:记者曾采访过姜老师)   记:“是吗?”(声音较低,语气有点讶异,但是平淡)   姜:“对。”   记:“我确实胖了。”(声音提高,语速慢,语气温和)   姜:“不过我觉得你比原来成熟多了。”   记:“那当然了,您见我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呢。”(声调突然提高,语速很快,语气 欢快)   姜:“两个问题测试完了。刚才我问第一个问题时,你干嘛要咬嘴唇?”   记:(停顿5秒后回答)“咬嘴唇,我认为是有点害羞的表现。”   姜:“对。说明我的这个问题还是刺激了你一下。虽然你很坦诚的回答了问题,但是 一般来讲,正常人如果生活习惯很好,是不希望自己变胖的。因为一旦变胖,就说明生活 习惯或者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 姜振宇  记:“确实是一直有这方面的担忧。”   姜:“你听到这个问题时,先是眨了一下眼睛,是因为没想到我会问这样的问题,对吗?”   记:“对。”   姜:“而咬了一下嘴唇,是在思考‘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呢?’表示是轻微的不高兴,或者不愿意听到这样的问题。但是你还得坦诚的回答,因为你认为自己不能破坏这种很愉悦的聊天氛围,这从你回答问题语气变得温和中表现出来。”   记:“嗯。”   姜:“当我说到你成熟之后,你马上就把头抬起来,下巴微扬,露出真实的笑容,说明你对我这个判断是满意的。而且,这个判断也是你自己认可的。你的语气中也透露着开心。” 人在紧张时 最典型的手部安慰就是相互摩擦 玩手指,大拇指画圈、相互摩擦(思考) 手指摩擦手背(恐惧、不安) 指尖快速相互接触(缓解紧张情绪) *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