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熹呂祖謙編選《近思錄》.doc
朱熹 呂祖謙 編選《近思錄》
卷一·道體 卷二·學卷三·致知 卷四·存養
卷五·克己 卷六·家道卷七·出處 卷八·治體卷九·制度 卷十·政事卷十一·教學 卷十二·警戒卷十三·異端 卷十四·聖賢後序·提要
《近思錄》卷一·道體
1,濂溪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極複動。一動一靜,互?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行。無極之真,二五之真,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2,濂溪曰:誠無?,幾善惡。德愛曰仁,宜曰義,理曰禮,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謂聖,複焉執焉之謂賢。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
3,伊川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動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達道。
4、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惟觀其所見何如耳。
5、乾,天也。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無息之謂乾。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謂之乾。
6、四德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
7、天所賦?命,物所受?性。
8、鬼神者,造化之?也。
9、剝之?卦,諸陽消剝已盡,獨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碩大之果,不見食,將有複生之理。上九亦變,則純陰矣。然陽無可盡之理。變於上則生於下,無間可容息也。聖人發明此理,以見陽與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剝盡則?純坤,豈複有陽乎?曰:以卦配月,則坤當十月。以氣消息言,則陽剝?坤,陽來?複,陽未嘗盡也。剝盡於上,則複生於下矣。故十月謂之陽月,恐疑其無陽也。陰亦然。聖人不言耳。
10、一陽複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11、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
12、有感必有應。凡有動皆?感,感則必有應。所應複?感,所感複有應,所以不已也。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觀之可也。
13、天下之理,終而複始,所以恒而不窮。恒,非一定之謂也,一定則不能恒矣。惟隨時變異,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14、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語其性則皆善也,語其才則有下愚之不移。所謂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棄也。人苟以善自治,則無不可移者。雖昏愚之至,皆可漸磨而進。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棄者絕之以不?,雖聖人與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謂下愚也。然天下自棄自暴者,非必皆昏愚也。往往強戾而才力有過人者,商辛是也。聖人以其自絕於善,謂之下愚。然考其歸,則誠愚也。
既曰下愚,其能革面何也?曰:心雖絕於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則與人同也。惟其有與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15、在物?理,處物?義。
16、動靜無端,陰陽無始。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17、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則無序而不和。
18、明道先生曰:天地生物,各無不足之理。常思天下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有多少不盡分處。
19、忠信所以進德、終日乾乾。君子當終日對越在天也。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其命於人則謂之性。率性則謂之道,修道則謂之教。孟子去其中又發揮出浩然之氣,可謂盡矣。故說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大小大事而只曰誠之不可掩如此。夫徹上徹下,不過如此。形而上?道,形而下?器。須著如此說,器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系今與後,己與人。
20、醫書言手足痿痹?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以天地萬物?一體,莫非己也。認得?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諸己,自不與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氣已不貫,皆不屬己。故博施濟?,乃聖之功用。仁至難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已。欲令如是觀仁,可以得仁之體。
21、生之謂性。性即氣,氣即性,生之謂也。人生氣稟,理有善惡。然不是性中元有此兩物相對而生也。有自幼而惡,是氣稟有然也。善固性也,然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也。蓋生之謂性,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才說性時便已不是性也。凡說人性,只是說繼之者善也。孟子言性善是也。夫所謂繼之者善也者,猶水流而就下也。皆水也,有流而至海終無所汙,此何煩人力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