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何”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例如: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尧曰) 天之所欲者何也?所恶者何也?(墨子·天志中) 君何患焉?(左传·隐公元年)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问曰:“周公何人也?”(孟子·公孙丑下) 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 “胡、曷、奚”一般作状语,问原因,表示“为什么”“怎么”;“曷”作状语,主要询问时间,表示“何时”例如: 谁为君夫人,余胡弗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诗·齐风·南山)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劝学) 子奚哭之悲也?(韩非子·和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王风·君子于役) 赵孟曰:“吾子其曷归?”(左传·昭公元年) “胡、曷”用作宾语,主要见于“胡为,曷为”,仍表“为什么”,“奚”用作宾语,表示事物或处所。意思是“什么”或“哪里”。例如: 客胡为若此?(战国策·齐策四)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齐”。 (庄子·人间世)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主要作状语,也可作宾语。例如: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将恶避逃之?(墨子·天志上)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上) 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论语·微子) 5.无定代词 无定代词,是所指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代词。有“或、莫、他”等。一般指代人,有时也指代事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有的”。只用作主语。例如: 或劳心,或劳力。(孟子·许行) 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左传·哀公七年)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十百,或相千万。(孟子·许行)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只用作主语。例如: 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庄子·秋水)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莫”汉以后可作否定副词,在祈使句中表禁止,同“勿”,在陈述句中同“不”,见否定副词部分。(略) “他”上当于现代汉语的“其他”、“别的”,指旁的东西或旁的人,即第三者。可作宾语、谓语、定语。例如: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 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左传·成公二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郑风·褰裳) “他”在魏晋时代以后,才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还他马,赦汝罪。(后汉书·方术列传) 6.辅助性代词 有“者”和“所”两个。其特点是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同其他词或词组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以充当句子成分。有的语法著作称之为“助词”。由于它们实际上有明显的指代作用,故是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 1) 辅助性代词“者”,有两种作用: A.放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和形容性词组之后,指代发生动作行为或具有某种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可译“的”、“的人”、“的东西”。例如: 见者,惊犹鬼神。(庄子·达生)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战国策·齐策)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孟子·梁惠王下)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国语·越语) 国之不服者三十三。(韩非子·十过) 择子弟可立者立之。(史记·高祖本世纪)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史记·陈丞相世家)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这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B.放在数词之后,表示一定范围或种类,可译“样”、“种”、“方面”或“岁的人”。例如: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告子)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深惠王上) 辅助性代词“者”的来源,许多学者认为是指示代词“者”经过实词虚化逐渐演变来的。《说文解字》释“者”为“别事词也。”段玉裁认为即俗语“者个、者般、者回”之“者”,是今日“这”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