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1课《黄山记》课程教案
第三册
第一单元:感悟自然
1.黄山记 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真挚感情的融合及本文布局谋篇的手法。教学方法:????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指导诵读课文,领会本文瑰丽多姿、大气磅礴的语言特色和精致巧妙的布局特点。在理清游踪,了解黄山奇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欣赏活动中驰骋想象和联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领略黄山的奇峻。(介绍黄山)二、作者简介: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阅读理解:(一)、同学们自读本文,并考虑如下问题:1、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明确:第一部分想像大自然怎样创造形成黄山这处胜境,实质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它是全文的总起。第二部分分三阶段(史前,唐宋,元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第四部分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紧扣。2.填空:黄山的地理位置:______,成因______,范围:______、______这段介绍突出一个______字。3、本文的主题明确:黄山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而更美的是把仙境送给“人间”的人们!那些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攀登者、探索者!——这正是本文要写黄山石工、药农、气象工作者的寓意所在,是烘托主题的亮点。——给我们展示黄山壮丽美景的同时,赞颂那些改造自然的“人”,从而表现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无限热爱之情。(二)、本文的构思。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三、四作铺垫;接着分三阶段(史前,唐宋,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呼应第一部分黄山的险,为后文写今天黄山化险为夷作反衬(伏笔),表明时代不同,风景区已能为全民所享用;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最后,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紧扣。这四部分联系是很紧密的,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一、大自然安排胜境;二、不可攀登的黄山;三、幸福已属多数人;四、这是何等的公园!(三)、第二、三两部分写登山的情况,它跟黄山的特点,以及表达主题的关系。明确:分析:第二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要历史,看似与写黄山的特点无关,实则是妙笔,几千年来很少有人登上黄山最高峰,是因为其险峻,这里侧面烘托黄山的险。第三部分写我们登山时的情况,正面直接写其险,同时,也处处与第二部分比较,以突出换了人间之意,表达了主题。四、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深入理解文意,欣赏本文在语言构思上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提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可思考奇在何处。 提示: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三、本文的语言特点:????1.总特点:色彩浓烈,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直书》同步练习.DOC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白鹿原》导学案.doc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后强化作业.doc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短评两篇》学案1.doc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短评两篇》学案.DOC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社论两篇》学案1.doc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秋歌—给暖暖》学案.doc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素芭》同步练习.doc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童心说》同步练习.doc
- 2016人教版本语文选修《综合消息两篇》学案.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7课《这个世界的音乐》学案.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7课《这个世界的音乐》课程教案.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练习题目.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9课《祝福》导学案.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9课《祝福》练习题目1.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9课《祝福》练习题目2.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感悟自然》单元检测.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科学小品》单元检测.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五第10课《哈姆莱特》同步练习.doc
- 2016粤教版本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元检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