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本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沁园春·长沙》导学案.docVIP

2016苏教版本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沁园春·长沙》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苏教版本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节奏,有感情诵读诗歌。2、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掌握本首词主要内容;3、分析词的意象,把握词的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 1、这首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可以根据内容给几幅画面加个小标题吗? 2、“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在本词中,词人是抓住哪些意象展开联想的? 3、你认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三“点”探究】 1、解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话。 ①三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怎样的?②它在词中有何作用?③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看”字在词中有何作用?熟读课文,思考词的上下阕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简要分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含意。通过这首词,你能看到怎样的词人形象?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忆秦娥 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指导下,红军在娄山关一带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1)词的上片,主要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红军进军的场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时的红军仍处在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诗中是借助什么景象来表现这一立意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观全词,点睛之笔是哪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总结】 思维导图构建 【材料补充】 1.作者 1)“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伟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的诗人。毛泽东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一幅幅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情怀。毛泽东不提倡旧体诗,但擅长旧体诗词创作,发表了五十余首诗词。毛泽东诗词记载了伟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2. “沁园春”,词牌名,始于初唐,其词调取名于东汉沁水公主之园苑。“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 “长沙”,是词的题目,也显示了词的内容。《沁园春 长沙》一词,正是通过对长沙一带秋景的描绘,以及作者青年时代在长沙的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写出了毛泽东年轻时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意象” 一般来说,诗歌表达情感忌讳过于直白,过于直白就会显得“没味”。叹息自己老得很快,说“我怎么这么快就衰老了啊”,肯定不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味道,其中的“白发”就是诗歌的意象。 意象其实并不神秘,它由“意”和“象”两部分组成,中心部分是“象”。“象”指事物的表面形象,我们能通过看、听、触、闻、尝等等,感受到事物的特征,有形状、颜色,这属于“视觉”;有高亢、低沉,这属于“听觉”;有软硬、冷暖,这属于“触觉”;有清香、刺鼻,这属于“嗅觉”;有酸甜苦辣,这属于“味觉”

文档评论(0)

zyzsc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