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复习重点导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膜脑池 1.内囊是投射纤维的主要通路,许多重要的纤维束通过于此。一侧内囊病变,患者出现对侧半身感觉丧失、对侧半身运动障碍、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即“三偏症”。 2.小脑下脚 含有来自脊髓和延髓的纤维,包括脊髓小脑束、三叉小脑束、楔小脑束、网状小脑束和橄榄小脑束。 3.第五脑室 即透明隔腔。 4.第六脑室 又称 Verga 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位于 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的一个水平裂隙。 5.硬膜外隙: 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 颅骨骨折, 硬 脑 膜 的血管 ( 如脑膜中动脉) 损伤时, 可形 成硬膜外血肿 。 6.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 的间隙, 内充满脑脊液. 7.蛛网膜下池(脑池): 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 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三条恒定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五 个 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髓 质 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胼胝体、前连合、穹隆连合) 联络纤维 连接同侧半球各叶与回之间的纤维 投射纤维 连接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 间 脑:背侧丘脑、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 内侧膝状体:接受听觉传导通路的纤维 外侧膝状体:接受视觉传导通路的纤维 小脑下脚 含有来自脊髓和延髓的纤维,包括脊髓小脑束、三叉小脑束、楔小脑束、网状小脑束和橄榄小脑束 小脑中脚 由发自脑桥核的纤维组成 小脑上脚 含有来自齿状核、栓状核、球核的全部传出纤维以及一小束来自顶核的纤维。 第五脑室 即透明隔腔。 第六脑室 又称 Verga 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的一个水平裂隙。 硬膜外隙: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颅骨骨折, 硬 脑 膜 的血管( 如脑膜中动脉) 损伤时, 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 (一) 硬脑膜 两层 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 易于分离; 在颅底则与颅骨结合紧密。 其内层可褶叠形成若干板状膈,深入脑各部之间。在某些部位, 两层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 构成硬脑膜窦。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 内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下池(脑池): 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 颌面部 眼眶: 四棱椎体形 眼球:1.眼球:外、中、内膜 2.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纤维膜:强韧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护作用。分为角膜和巩膜 血管膜(葡萄膜):丰富的血管和色素,似紫色葡萄 眼球外肌包括六条运动眼球的肌和一条提上睑肌,均为骨骼肌。下斜肌起自眶下壁的内侧近前缘处,其余各肌共同起自视神经管周围的总腱环。 泪腺位于眶上壁外侧部的泪腺窝内,有10-20条排泄小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 泪小管在眼眼睑的皮下,起自泪点,分为上、下泪小管。最初垂直行走,后呈水平方向进入泪囊。 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鼻泪管为膜性管道。上部包埋于骨性鼻泪管中,与骨膜紧密结合;下部在鼻腔外侧壁 粘膜 深面,末端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 泪囊 位于眼眶内侧壁的泪囊窝内,为一膜性囊。上部为一盲端,下部移行于鼻泪管。 泪液由泪腺分泌后进入结膜上穹的外侧部,经眼球的表面,流向内眦处的泪湖,经泪点入泪小管,继经泪囊、鼻泪管排入下鼻道。 鼻腔:两眶和上颌骨间 颈内动脉虹吸部:海绵窦段+ 膝段+ 床突上段。U形 终段: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中动脉 颈内动脉分叉部:大脑前、中动脉分叉处。T形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中央支(内侧豆纹动脉) 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域。该区的主要结构有: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上池、鞍周血管、神经及下丘脑等。 蝶鞍区:前界为前床突外侧缘和前交叉沟的前缘,后界是后床突和鞍背,两侧为颈动脉沟,面积约5.5cm2。该区的主要结构有: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周血管、神经等。蝶鞍区范围小、结构多、毗邻关系复杂,是疾病的多发部位。 鞍膈 Ⅰ型: 42%,为鞍膈完整,垂体柄从膈孔通过, Ⅱ型:38%, 垂体柄穿膈孔处周围有3 mm大小的开口; Ⅲ型:20%,此型的鞍膈极不完整, 为一硬脑膜环,垂体仅被蛛网膜覆盖,暴露于颅腔。 垂体的功能 垂体前叶产生的激素可分为四类:生长激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促激素 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垂体高度:冠状面上鞍底上缘至腺体上缘的最大距离。 女性以垂体高度+(年龄×1/20)计算,此值>9.0mm为可疑,>10.0mm为异常。 男性垂体高度>6.5mm为可疑,>7.7mm为异常 海绵窦两侧形状和大小对称,外缘平直或稍外凸 视交叉与蝶鞍的位置 正常型:87% 视交叉直接位于垂体和鞍膈中部的上方 前置型3% 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或其前方; 后置型10%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