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沈政林庶芝)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申洪)
生理心理概述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生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的区别
生理心理学以心-身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试图阐明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心理生理学:以人类被试为实验对象,在无损伤的条件下测定一些生理功能参数,主要研究脑在整体水平上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脑损伤法:不可逆性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性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法、神经化学损伤)
2、脑刺激法:电刺激法、经颅磁刺激、化学刺激法
3、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定义:
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的大脑的电位变化。
ERP的特性:两个恒定:潜伏期、波形。
4、(平均)诱发电位(AEP)的定义:
平均诱发电位(AEP)多次进行重复刺激,对相同刺激下记录到的电位数据进行叠加平均以虑去噪声,得到的与刺激相关的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受到心理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AEP
5、(平均)诱发电位(AEP)的成分(三种成分及发生的时间)
AEP的成分刺激10毫秒之内出现的5个波为早成分;10-50毫秒之间的5个波称为中成分;50-500毫秒之间的一组波为晚成分
3、无创性脑成像技术的分类(分为结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技术)和功能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技术PET),(每种成像技术有两个具体的技术,要掌握他们具体的内容。)
感觉过程
(一)、视觉过程
1、眼的主要结构
眼球壁:纤维膜(角膜、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视神经
2、视网膜的信息传递
眼内折光装置及其反射活动
瞳孔反射:
强光---瞳孔缩小
暗光---瞳孔变大
瞳孔皮肤发射:
身体任一部位的皮肤---疼痛感,引起瞳孔扩大。
以上两种,对于个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主要)、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4、视网膜的光感受机制(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网膜内有感光细胞层,人类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的感光细胞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首先引起光化学反应,这些感光物质在暗处呈紫红色,受到光照时则迅速退色而转变为白色。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称为视紫红质,它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结合而成。视黄醛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与此同时,可看到视杆细胞出现感受器电位,再引起其他视网膜细胞的活动。
视紫红质在亮处分解,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人在暗处视物时,实际上既有视紫红质的分解,又有它的合成。光线愈暗,合成过程愈超过分解过程,这是人在暗处能不断看到物质的基础。相反,在强光作用下,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少,视网膜中视紫红质大为减少,因而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故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与黄昏暗视觉有关。视紫红质在分解和再合成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将被消耗,主要靠血液中的维生素A补充。如维生素A缺乏,则将影响人在暗处的视力称为夜盲症。
视锥细胞也含有特殊的感光色素。称为视紫蓝质。根据多种动物视锥细胞感光色素的研究,认为它们也是视黄醛和视蛋白的结合物。
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和蓝的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感光色素,称为视觉的三原色学说。由于红、绿、蓝三种色光作适当混合可以引起光谱上任何颜色的感觉,因此认为视锥细胞与色觉有关。色盲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视锥细胞所致。三种视锥细胞感光的三种感光色素都由视黄醛与视蛋白组成。其中视黄醛基本相同,而三者的视蛋白则存在着微小差异,这一差异可能是它们感光特性不同的原因。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视蛋白+视黄醛
光生物物理学反应(视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
视紫红质接受光量子后,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漂白),视紫红质的分解使视杆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是超级化型电位。
光生物物理学反应(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A.静息电位:-30mV
外段膜有一定数量的化学(cGMP)门
控Na+通道开放:
一定Na+内流(暗电流)?去极化状态
B.光作用时,视紫红质分解为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