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生不息的K线.
生生不息的K线(待续)?[原创 2015-7-31 13:20:45]???
?字号:大?中?小
? ? K线图,它主宰着我们账户数字的变化,牵涉着我们个人及家庭财富的增减,每一次交易,都犹如一次长途跋涉的旅程,有刺激、有欢喜、有悲怆……五味杂陈,同时,它也教会我们保持“敬畏”之心。
对于这样一副图,你是否和我一样,心中怀有种种疑问,比如:
是什么力量,主宰着K线永不停息的波动?资金吗,国家救市似乎都显得力不从心,何况所谓的主力呢。
K线走势看上去有些混乱,但又不是杂乱无章,时常觉得有和谐之美,其背后有规律可循吗?
或许你有更多的疑问,需要得到解答,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探究K线的秘密。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从老子《道德经》的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道”是万物的内在本质,就像是万物发源的根源一样。同样,K线也离不开道,它也受“道”的支配,不能脱离“道”自成一体。回顾下,我们长期接触及使用的,都是来自西方的技术指标,这些指标更像是K线的影子,始终未能解释K线本质的东西。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交易者关注和研究中国道家学说的原因,这和当下的国学热也不无关系。
循着这个思路,我们继续从“道”的角度去寻觅K线运行的规律。
系辞传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构成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阴阳一体两面,彼此互跟,相感替换,随道而变,生生不息,用周敦颐的话说,“(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K线,亦是分阴阳、涨跌、上下,由阴阳二种元素构成,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波动起伏犹如前行的波浪。我们的问题就在这里,希望探究K线本质的东西,从道的角度讲,K线也是由阴阳构成,那么研究道家思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既然我们了解了阴阳,那么阴阳是如何作用于市场的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我们先解读此句的含义,前者“反”包括三层含义,分别是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以及返回原点。物极必反和循环往复很好理解,字如其意。而返回原点大有妙处,暂埋下伏笔,后面重点解读。后者“弱”是指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以至于我们感知不到它的存在。比如一波上涨行情,往往不是波澜壮阔的,而是阴阳交替缓缓向前推行。
此文,我们重点是要了解,探究K线的本源,可以从道、阴阳的层面着手研究。
“顺势而为”这个概念,几乎为每一个交易者所熟知,不知何时深深根植于投资者的心田,并被奉为圭臬,作为交易准则。
对于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理念,你是否深信不疑?有怀疑过它的表述准确性吗?或者认可其有正确的一面,但有失偏颇。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探究下它背后蕴藏的逻辑。
我们先审视下“顺势而为”这个概念本身,其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涉及到“势”的概念,注意这里仅仅只谈到“势”,事实上我们经常讲形势如何如何,那么“势”和“形势”是一回事吗?第二层含义比较好理解,就是“顺势”。问题就在这里,“顺势”到底顺的什么势,“势”与“形”有何关系,搞不明白这个,怎么可以做到“顺势”呢?至此,我们看一看古人如何论述“形”与“势”的。
“形”与“势”在《孙子兵法》中有经典的论述:“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胜利者指挥军队作战,就像让极高处的水库决堤一样,这是强大军事实力的表现,“形”即实力与布局。“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态势,如同在极高处的山上滚下圆石,形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这就是势。孙子指出致胜之道,一靠形或实力,一靠势或实力的有效展开。
接下来再看下,风水学的开山之作《葬书》是如何论述“形”与“势”的。“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凶形吉,百福希一;势吉形凶,祸不旋日。”葬书以远方来的称为势,近处结的称为形。凡是从远方来的动态势,与近处所结的静态形是顺的,即是说势与形相适应,是谓势与形顺者,主吉。势与形两不相适应,是谓势与形逆,则主凶。
“形”与“势”在兵法及风水学中被用作指导思想,其地位举足轻重,意义非凡。在这里,我们所关心的是,“形”与“势”是何关系,有什么实际的运用价值呢?从兵法和葬书来看,此“形”非彼“形”,不是大家常规意义上理解的形状、外形之类的,而是可以转化为“势”的形。从唯物辩证法来讲,“形”是“运动的物质”,“势”是“物质的运动”。势隐于形中,形展于势上。寓动于静形,化静作动势。形是力量的储备,表现为未动之静;势是力量的运用,表现为即动之威。正可谓,“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表面上看去风轻水静,一旦决堤如洪水猛兽,此形虽然看起不显山露水,但它波涛暗涌藏势于胸。“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圆石看似安静却如箭在弦上,一旦滚落其势不可挡,此势之所以看起威猛无比,是因为它暗藏危险的形。
结合K线图,我们再看一看“形与势”是如何体现的。先回顾下查尔斯·道(美)创立的道氏理论,它几乎为每一位投资者所熟知,即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