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电致发光高聚物发展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致发光高聚物发展概况.

《功能高分子材料》作业 题 目: 电致发光高聚物发展概况 姓名: 学号: 成 绩 : 班级: 手机: 电子信箱: 2014年月日 电致发光高聚物发展概况 摘 要 关键词:电致发光是在电激发下的发光现象,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这在无机半导体中比较常见。自从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Friend首次报道Al/PPv/SnO2夹心电池在外加电压的条件下可发出黄绿光以来,聚合物发光二级管已成为全世界发光材料研究的热点。从而开创了电致发光聚合物材料研究的新局面。与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相比,高分子发光材料工作时不会有晶体析出,来源广泛,同时可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进行分子设计。材料的电子结构、发光颜色可以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进行调整。此外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成膜性和稳定性好,可以制作成可折叠卷曲的柔性器件,器件的启动电压较低、亮度与发光效率普遍较高,这些优点使聚合物成为具有良好商业前景的电致发光材料。用有机发光材料制作的发光器件,一般统称作0LEDs,用聚合物为发光层的器件,称作PLEDs。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多采用夹层式(三明治)结构,即将有机层夹在两侧的电极之间。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并在有机层中传输,相遇之后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出光能。ITO透明电极和低功函数的金属(Mg、Li、Ca、Ba、Ce等)常被分别用作阴极和阳极。根据材料特性和器件要求,主要有单层器件、双层器件、三层器件、多层器件、带有掺杂层的器件、三像素垂直层叠式器件等器件结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分子发光材料和器件的性能指标不断得到改和提高,现在广泛研究并常用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聚苯撑乙烯类(PPVs)、聚芴(PF)、聚噻吩类(PT)等。本文将对这几类高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行综述,并对当前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研究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聚苯撑乙烯类(PPV)电致发光材料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PPVs)材料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激光和化学与生物传感等先进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中。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用Covin公司的PPV产品制作的PLED器件其发光亮度可以达到十万cd/m2以上,Heeger小组研制的取代PPV已经进入商业化的步骤。但由于其空穴传输能力远远大于其电子传输能力,使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和限制。人们从不同角度,如通过引入吸电子基团(如氟原子、氰基、含氮杂环等)等,对其结构进行修饰,试图改善其平衡电荷传输的能力、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提高发光效率的同时,需要兼顾聚合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材料的可加工性。PPV可以通过在苯环上改变取代基或在乙烯基上取代而设计合成出结构、性能各异的衍生物,亦可以通过共聚的方式来合成出各种不同的分子材料,以满足使用要求。从功能或设计目标来考虑,可将思路归纳为引入长链取代基以增加溶解性,同时对发射波长产生影响;引入吸电子基团或片断,调节HOMO与LUMO的能级,以控制发射波长,并且提高电子/空穴的传输或平衡注入能力;引入大体积基团或形成非共平面的扭曲结构以减少链间聚集,减少荧光猝灭,以提高量子效率;同时可以提高聚合物和器件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等。2004年Emrick等报道在硒化镉纳米粒子(量子点)表面通过膦酸酯的氧接枝聚对苯撑乙烯链,有效地将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聚合物中,防止分子间聚集和相分离,减少荧光猝灭,对提高量子效率有较大的帮助。聚芴类(PF)电致发光材料在各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芴具有较高的光热稳定性,固态芴的荧光量子效率高达60%—80%,带隙能大于2.90eV,因而成为一种常见的蓝光材料。芴可以通过在2 位、7 位以及9 位碳上引入不同的基团来得到一系列衍生物,因而芴的结构上又具有一定的可修饰性。但是芴具有的刚性平面联苯单元又使得材料在发光时容易形成激基缔合物而产生长波发射,严重影响了器件发射光的饱和色纯度以及发光颜色的稳定性。为改善芴类材料的综合发光性能,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聚芴最早是由Fukuda 等人用三氯化铁氧化偶联芴得到,但是得到的聚合物由于分子量低、支化比较严重,并且残留的铁离子对激子有强烈吸收,最终导致聚合物材料无法发光而没有实用价值。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在芴的聚合物制备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具开拓性的工作是Suzuki 等完成的。他们得到的聚芴分子量高、支化度小,且分子量分布比较窄。芴及其衍生物之所以能成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的明星分子,主要是由于芴较宽的能隙和高的发光效率等特点。但是芴的电子亲合性小,且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