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8记念刘和珍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8记念刘和珍君

(2)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但“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让人愤怒得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后者,“尤使我觉得悲哀”。“惨象……流言,尤使我……”同样用了“尤”字,两次使用,绝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对奴才走狗的不可遏制的、不同寻常的恨。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写的必要,因“恨”而无话可说,“悲”和“恨”两股情感在文章一开始就升腾交织。 (3)写刘和珍和杨德群的死抓住了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的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典型,抓住了细节就抓住了根本,就能揭示出事情的本质。 背部中弹,说明学生不是在冲突中被杀害,而是被有计划地蓄意杀害;“其一是手枪”说明有军官指挥进行杀害,这次惨杀是有组织、有准备的。这暗示了“三·一八”惨案是段执政府设下的罗网,揭露了执政府的下劣与凶残。 (4)作者为什么要用“文明”和“攒射”两个词语? “文明”是反语,更能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而且“文明人”发明的枪弹用来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女学生,更能显示出所谓“文明人”的野蛮性。“攒射”是集中射击的意思,其子弹密集度比“射击”要大,这个词充分显示了段祺瑞执政府的残暴——用密集的子弹对付爱国的学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屠杀行为的无比愤慨。 (5)作者为什么引用陶潜的诗? 血痕必将扩大,说明请愿造成的牺牲对当时社会的作用。鲁迅引此诗意在说明:烈士之死有包括“我”在内的“亲族,师友,爱人”等人的哀悼已经足够了。因为作者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已明确:徒手请愿而流血牺牲不值,但是,在此,既因流血而产生影响,血也不是白流了。 (6)怎么理解“中国人”“庸人”“苟活者”“无愿意的闲人”所指的对象? “中国人”是泛指所有的中国人,而不是特指“反动派”。 “庸人”,即平庸之人。这种人,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他们没有勇气,很健忘,苟且偷生,这在客观上起着维持“似人非人的世界”的作用。 “苟活者”是指不忘怀烈士的死难而又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们。他们“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有走向斗争的可能。 “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庸俗的市民。 (7)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结构上,与开头的“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形成呼应。内容上,再次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8)如何理解“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一句话? “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其凶残地用武力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揭露段政府的罪行,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都明证段政府双手沾满鲜血,居然昂起头来,反诬被害者为“暴徒”,制造杀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着阴险地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两手表现得无以复加。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屠刀加造谣中伤,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9)如何理解“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一段话? 这个“伟大”当然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转辗”是对上段内容的一个方面的概括,概括的是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思路远接上一段所说的执政府的凶残,近接上一句中“枪弹的攒射”,给段政府以辛辣的嘲讽。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是接着上文来的,指的是屠戮刘和珍她们,“妇婴”这里专指女子,再则她们毕竟年轻,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八国联军”并非指1900年镇压义和团的八国联军,思路至此不会突然冒出1900年的八国联军。1926年,日本纠合各国军队恰好也是八国,所以鲁迅也称之为“八国联军”。段政府屠戮妇婴,背后就是八国联军,所以惩创学生也可以说是八国联军惩创学生。 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也不是两回事,而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惨案,是指中国军阀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里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什么“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 (10)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对她的几个印象。①“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了《莽原》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②“能够不为……反抗……”。不屈势利,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③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④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