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学实践的失败和清学的兴起
理学实践的失败和清学的兴起长久以来,明清易代一直被视为 中国 思想史上一个不可轻忽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注重实用性和客观标准的清学逐渐取代思辨的形上的宋明 理学 成为学术思潮的主流。传统的 研究 在考察这一转变的原因时主要着眼于学术重心的移易以及问学 方法 的革新,因而倾向将其解释为空言心性之玄谈的反动1或者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2缺点显而易见,若将理学和继起的清学仅仅看作纯粹的学问流派则势必忽略了儒道作为信念诚挚的 政治 运动的另一面相。本文尝试以理学政治实践的失败为线索探讨清学兴起的内在缘由――我的看法是由此而生的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使得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而造成明清之际学术思潮的根本逆转。
一
至少在其信从者的心目中,新儒学始终是某种为万世开太平3的 理论 指南。作为这一思想运动的创发者,大程子和小程子坚信政治的本质完全取决于统治者施政之时的心理动机――故诚心而王则王矣,假之而霸则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4很明显,在程氏兄弟看来,理想的政治应当确立在动机纯正的心思念虑的基石之上。王霸之辨后来在南宋时期开始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论题――其时,孱弱的中国国家在女真铁骑的威胁之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危机。在一次著名的论诤中,永康学派的陈亮尖锐地批评新儒家注重道德动机的思想倾向,他进而表彰象汉祖唐宗那样因杂用霸道确立了丰功伟业的英明君主。作为陈氏之论敌,理学巨子朱熹坚持认为汉唐君主的为政理念未有一毫免乎利欲之私,因而即便创建了伟大的事功亦无足称道。朱子心目中的英雄永远属于儒家经典所称美的德行纯粹的三代圣王。这场论诤的言外之意无非何为国家行为之鹄的:繁荣昌盛有如汉唐帝国的政治 社会 ,抑或以唐虞三代之名为标帜的理学版本的乌托邦?陈亮以南宋所遭遇的困境为蔑以加矣的头等大事,而朱子则将彼时之困境视如千秋万代的共同困境――如果使人类超脱动物界趋利避害的竞竞 争法则。这唯利是逐的 自然 法则在新儒学圣人的眼里实是极不自然的。朱子与陈亮之间的三代汉唐之诤并非纯粹的学术论辩,盖因程朱一系的学说后为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从而升格成指导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以人性之完善为基石的三代由此悬为国家行为的既定方向,而政治家正心诚意的个人修养则普遍视作臻于此境的不二法门。仍有争议的只是心性工夫的具体方式:以正闻熏习之道问学为主还是以诚明自照之尊德性为主――由此而生程朱、陆王千古不可合之同异。
作为宋学的集大成者,朱子确立了一个以单纯明晰的世界模式为内核的伟大的形上学体系:宇宙本体太极或理逻辑地先于具体的物质形式――气;在现实世界中,形而上之理与形而下之气和集相资、散为万殊;理气反映在精神品质上分别是浑然至善之性体与阴阳偏至之气质――前者粹然天赋,因后者之清明昏浊或隐或显。既然人性纯善无恶,只为外在气质所蔽,那么只须格物致知,即可由正闻熏习证会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5的本来面目,从而合内外之理为一。由此而言,通过内心修养使为政之动机逐步超脱自然法则的可行性自是毫无疑义的 问题 。朱子的宇宙观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天理世界而非人欲世界的画图,易言之,一幅理想世界而非现实世界的画图。显而易见,宇宙论的构造完全从属于人性论的构造,而人性论的构造又完全从属于理学政治实践的需要。这一世界模式的实质由朱著《易本义》卷首所附包括河图、洛书在内的九幅易图揭示无余。河图、洛书据说是某种传自古圣伏羲的神秘的图像,具体的 内容 因典籍记载简略不得其详。到了北宋的时候,理学家邵雍将两幅由黑白点组成的数阵配成天干地支,从而复制了久已失传的河图、洛书。他进而声称正是这数阵所体现的先天的道理创造了宇宙万有,并一度激励伏羲发明作为《易》之前身的八卦。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于心也。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6同 时代 的程氏兄弟对此惊人的发现始终无动于衷,而继承其衣钵的朱子则明确地将邵氏之数阵与易道之间的关联作了充分肯定。以为其理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7朱子并未拿出任何有力的证据以支持其观点――由此激起了来自清初实证学者的严厉批评。为何朱子会对充满争议的河图、洛书抱有浓厚的兴趣呢?唯一合理的解释似乎是数字有其 计算 的实在性、逻辑的必然性,正好做所以然的理这一逻辑实体的注脚。8正是假借邵氏易图之助,理学玄之又玄的世界观获得了周密而确实的外观,并因而挂搭上《系辞上传》所描述的神秘的世界演化模式: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正是人类的想象赋予宇宙运动以确定的秩序和方向:作为本体的理随气之演化有条不紊地彰显自身,最终实现天理世界在人世间的圆满成就。朱子的宇宙观勾勒了一幅人性终臻完善的玫瑰色的图景,他并未刻意探求《易》之本义,而是假借儒家元典为其世界模式提供某种合法性的依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