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 作 者】宇文利
【作者简介】宇文利(1972—),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 想政治教育。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从事的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弘扬和培育中 华民族精神也是千百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锲而不舍 的重要历史使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 弘扬与培育。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分析和探讨了它同弘扬与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的关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弘扬和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进程紧密、有机地结合。
【摘 要 题】传统文化与历史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结合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6-6470(XX)05-0042-05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凝结和积淀而成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结晶。千 百年来,它推动和支撑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人类文明史书写并增添了 伟大而壮丽的篇章。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发展到近代的杰作,也是代表和开辟了人 类社会前进方向的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在其逐步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与中华民 族精神的弘扬及培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即是对二者的关系作一个简要的历史审视和 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和培育的过程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屈辱和挫折的历史,也是一部书写抗争和求索的历史。中 华民族在外来入侵中蒙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屈辱,也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艰难抗争中苦苦求 索走出落后与衰败的出路,探寻实现民族复兴的契机。纵观近代以来种种救国救民、试 图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努力,太平天国运动没能走出历史上农民起义归于失败的怪圈; 封建地主阶级自强自救的洋务运动也终告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改良的药方不能医治封建 统治的痼疾;甚至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也因其历史局限性而终归失败。在经过认真 思索、反复比较和充分借鉴以后,马克思主义最终被中国先进阶级所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也由此成为应答和解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进步问题的现实出路,成为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寻求实现伟大复兴这一精神诉求和精神期盼惟一可行的现实指向和必然选择 。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伟大民族精神的古老而现代的民族。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内 涵丰富。鲁迅先生称中华民族精神为“民魂”,并且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 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这是对中 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注解和概括。马克思主义首先代表了一种文化成果和文明结晶,因此 ,从文化层面与精神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及中华民 族精神逐步交流、融合和实现整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由被融合和接纳到被改造和运用 ,再到被推进和发展,与中国文化发生了种种联系和持久的磨合,期间充分体现了中华 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弘扬
1.融会和接纳马克思主义彰显了宽容、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 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不断延伸和转化的过程。它必须首先跨越的是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道门坎,只有被中华民族文化所认同和接受,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有机契合 ,才能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在不断变化,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只能是一个不断持续和发展的过程,只能始终都坚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才能保持其精神武器的作用长久发挥出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中国文 化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眼界,才能更好地接纳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现其中国 化。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宽容和自强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自古 以来就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宏气度,也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 强奋斗精神。从厚德载物到民胞物与,从天人合一到包容万物,从协和万邦到和睦共处 ,从豁达宽厚到宽纳异己,从兼听则明到兼容并蓄,是中华民族宽容精神的鲜明体现。 从修身自任到奋发有为,从勤勉进取到百折不挠,从刚强自律到励精图治,从勇猛顽强 到舍生取义,从艰苦奋斗到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生动写照。中华文化在宽 容和吸纳中得到了丰富,中华民族在自强和奋斗中得到发展。远的不说,单在马克思主 义初入中国之际,中华大地上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追求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就体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