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中西融合法.ppt

  1. 1、本文档共1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cience Science 只有在中国打下基础而没有 “学死 ”,才有 希望实施中西融合,对于中国留学生的一个告 诫就是早出国未必是获得大成果的必然道路。 杨振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的学生主 要问题是知识太多了,活的思想太少了 。” Science Science 2. 中国的好老师,西方的好老师 杨振宁一生的第二大幸是他遇到了众多的 中国老师,而后又迁到了众多的西方名师。博 采众长,百花采蜜,使他这个辛勤的“蜜蜂 ”终 于酿出了世界领先水平的 “蜂蜜”。也成就了他 所特有的中西融合研究方法。 中国留学生潮 Science Science 对于中国名师我们只须看一下他们的大 致名单就会使人肃然起敬。 杨振宁所在的物理系则拥有最强大的教 师阵容:饶毓泰、吴有训、叶启孙、周培 源、任之恭、郑华炽、吴大猷、赵钟尧、王 竹溪、张文裕、马仕俊、孟昭英……他们大 多是20世纪中国物理学的泰斗。 西南联大 直接教授杨振宁大学一年级的普通物理 学课的是赵忠尧。赵忠尧是中国核物理学专 家,也是中国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同 时在国际物理学界也享有一定声誉 。1929年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密立根(R.A.Millikan) 一种反常吸收。后来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 反常吸收的同时,重元素还放出一种特殊辐 射,即为最早观测到的正负电子对的湮没辐 射。 研究生时,他独自发现了重元素对 γ 射线有 Science Science 赵忠尧 Science Science 1932 美 国 物 理 学 家 安 德 森 (C.D.Andersen) 在宇宙线中发现了 正 电 子,人们才认识上述 现象。因此,赵忠尧 是发现正电子的先驱。1992年 6月4日,在 赵忠尧 90诞辰庆贺会上,杨振宁和海内外 一批著名学者专程与会祝贺。 吴有训和周培源分别是杨振宁大学二年 级的电磁学和力学老师。 吴有训是中国近代 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与杨武之是 芝加哥大学同学、室友, 1926年获芝加哥大 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20世纪 20年代曾 以精湛的实验技术和精辟的理论分析 验证并 丰富了康普顿效应方面的工作, 国际 上称为 “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并在实验中首先观 察到康普顿效应的 “化学移动 ”(不同化学成 分的物质所引起的康普顿散射有系统的偏 移)。 吴有训、周培源 30 多年后, 康普顿 (A.H.Compton) 在 普林斯顿遇见杨振宁,他特地告诉杨振 宁:他一生最得意的两位学生就是吴有训 和阿尔瓦雷次 (L.W.Alvarez),后者是 1968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而他始终不能辨 别这两人谁的天分更高。 1962年1月,杨振 宁从美国把自己撰写的《基本粒子发展简 史》一书赠给吴有训,在书的扉页上写 道: “年前晤 A.H.Compton教授,他问我近 况如何,并谓我师是一生中最得意的学 生。” 由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与吴有训回国后 两人又都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共事十多 年,一个是数学教授、系主任,一个是物理 学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杨振宁从小 就认识吴有训,与这位师长有着深厚的感 情。在大学阶段周培源除教授杨振宁的力作 外,还教授过另外两门课。周培源是江苏宜 兴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6年 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获学士和硕士学 位,和吴有训、杨武之都是同学。 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 最高荣誉奖。1936年-1937年在普林斯顿高等 研究院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 进行相对论宇宙论的研究, 其后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遄流理论和战事科 学研究工作。 1947年回国后,先后任清华大 学、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1980年和 1985年 两次获加州理工学院 “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 ” 奖。在周培源 90寿辰时,杨振宁撰写了纪念 文章。他写道: 周先生是我父亲杨武之 1925年前后在芝加 哥大学的同学。 1929年 10月初沃七岁的时候, 母亲带我自上海乘火车去北平。周先生那年自 欧洲回国,也坐那班火车去北平,父亲委托了 他照顾我母子二人。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周先 生,已经是六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抗战期间我在西南联大读了四年大学,两 年研究生。前后念过周先生教的三门课。记得 联大物理系教授中研究生最多的两位事周先生 和吴大猷。和我同时的物理系研究生中就有两 位跟周先生做论文:张守廉和黄授书。 在大学三年级,杨振宁跟张文裕念原子 物理学。张文裕 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 又进该校研究生院学磁学,获硕士学位。 1934年考取英国庚款, 1935年在剑桥大学卡 文迪什实验室师从现代核物理之父卢瑟福 ( E.

文档评论(0)

taotao0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