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
自然灾害后卫生防疫
易建荣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自然灾害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带来的隐患
2. 掌握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应对及其步骤和具体措施
3. 熟悉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类
4. 了解灾害的概念、分类
内容介绍
1. 灾害的概念、分类、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类
2. 自然灾害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3. 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应对
T_e
一、概况
B_e
(一)概念
1.灾害
(1)基本概念
WHO指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的所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为发生灾害。
(2)相关概念
灾害通常指自然事件(如台风、地震)及其带来的破坏效应(如生命损失,建筑物的倒塌等)。
2.自然灾害
是指由自然力(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3.减灾
提高抗灾能力的人类活动。
(二)灾害分类
1.自然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洪水、台风、龙卷风、滑坡、泥石流和森林大火等。
2.人为事故造成的灾害
人为事故造成的灾害数不胜数,把由人为活动(因素)失当造成的灾害叫人祸。而最为突出的有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和恐怖事件等。
【我的笔记】
(三)自然灾害的一般特点
1.潜在性
灾害的发生具有潜在性,可能是几天(台风和暴雨)也可能是几年到几百年(地震和火山喷发等)。
2.周期性
各种灾害各有其自身独特的周期。火山爆发、地震和特大干旱,往往以百年为尺度,如我国曾于公元1636-1642年、1720-1723年和1875-1878年出现过三次大旱;特大洪涝灾害则以几十年为周期,二十世纪以来长江流域在1936年、1954年和1998年三次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各种灾害性气象过程周期会更短,如厄尔尼诺现象 3-5年1次;台风和风暴潮,每年几次至十几次。
3.突发性
灾害是无前兆、无严格的物理规律可循的。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灾害仿佛来无影,去无踪。
4.群发性
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还常常接踵而至或是相伴发生,形成灾害的群发性现象。在十七世纪,我国海河流域有70年蝗灾、34年瘟疫、83年饥荒、低温灾害、尘暴、地震与火山爆发等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灾害群发期。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灾害类型的发生频度更是居高不下,应可视作又一个典型的灾害群发阶段。
5.复杂性
某种灾害常常与其它灾害组成灾害链,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灾害的出现。
6.多因性
不仅一种自然力可以引起多种灾害,同一灾害事件也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
(四)自然灾害的分类
1.由地球大气圈变异活动引起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2.由地球水圈变异活动引起的:海洋灾害和海岸带灾害。
3.由地球岩石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
4.由地球生物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农业灾害、林业灾害。
5.由地球人类活动引起的:人为自然灾害。
【我的笔记】
二、自然灾害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B_e
(一)流行病
自然灾害通常并不会引起传染病的广泛传播,在特定的环境下灾害会增加疾病传播的潜力。灾区传染病发病率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排泄物污染水和食物引起的肠道系统疾病。
传染病暴发的风险增加
1.人群密度增加、人群迁移:增加了水、食物供应的压力和污染 ( 如在安置点中 )。
2. 自来水供应和排水功能系统破坏:饮用水卫生服务不能提供。
3.对媒介昆虫控制不力 :虫媒密度剧增。
4.野生和家养动物迁移到灾民住地:增加人畜共患病发生和传播的危险;食品供应短缺,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环境卫生恶劣,污染源增多,病媒生物孳生。
(三)人群迁移
1.受灾群众因避灾、救灾、复产而在灾区内迁移,如向亲属、朋友寻找避难场所。
2.灾区、非灾区间人群相互移动等增大了局部的人群密度或人群迁移的程度。
(四)气候的暴露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炎热夏季;有时随着台风或暴风雨袭击,可造成恶劣的气候。灾害可导致了受灾群众无家可归,在夏季烈日或寒冷的气候下的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很大。
(五)食物和营养
随着食品的大量消耗和食物储存地的破坏,导致食物绝对数量的减少;获得食物途径的减少导致食物分配系统的破坏,除了外援食品,灾区内所贮备的食品则有减无增,灾民的营养水平和食品卫生状况日趋恶化。如洪涝灾害、海啸通常会毁坏家庭的食物储存、粮食和分配途径,灾后2天会出现食物的短缺;地震会发生普遍的食物短缺;长期干旱或多种灾害发生时,无家可归的人和难民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完全依赖于外界的食物供应。
(六)饮用水供应和环境卫生
1.灾后饮用水供应系统十分脆弱或瘫痪,导致饮用水供应短缺,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
2.环境卫生恶化:排泄物和垃圾不能及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