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陈巨来.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巨来

陈巨来(一九○五——一九八四) 作者:蓝颜添香已被分享8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陈 斝(1905-1984) 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幼承家学,篆刻初从嘉兴陶惕若,十九岁起拜一代宗师赵叔孺先生为师。赵先生指导他认真以《十钟山房印举》为本,学习汉印。又由叔孺老师介绍得识富于收藏的吴大澂之孙吴湖帆,吴慷慨将家藏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其参考,经潜心研究七个寒暑,使他的治印炉火纯青,更为工稳老当。后又得见平湖葛书征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玫元朱文。乃师叔孺赞他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他自言平生刻印不下三万方,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请他刻制元朱文考藏印,当代书画大家张大千、溥心畬、吴湖帆、叶恭绰、冯超然、张伯驹、谢稚柳等用印,大多出自巨来之手。著有《古印举式》《盍盖斋藏印》《安持精舍印存》《安持精舍印存》。   陈巨来(一九○五——一九八四),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塙斋,斋名安持精舍,晚年自号安持老人。浙江平湖人,生于福建,辛亥革命后移居上海。早年曾从嘉兴陶惕若游,弱冠之年间业于二弩老人赵叔孺门下。时《十钟山房印举》适由涵芬楼影印行世,赵师即指点由此研习秦汉玺印,兼及赵之谦、黄士陵两家。陈朝夕探求,艺事大进。稍后又因赵师推介,得识沪上名书画家吴湖帆,吴氏认为他的刻印颇与明代篆刻家汪关的意趣相契,遂出示家藏珍本《宝印斋印式》十二册予其参考。他于此研习七个寒暑,遂由汪关直入两汉堂奥。汪关的刻印,致力于汉铸印风格,于工稳严谨中寓流动意趣,烂铜印斑谰剥蚀的自然风貌经过他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朴茂高古、雄深瑰丽的情趣。陈氏心领神会,更广泛采集资料丰富他的创作。吴大徵、陈介棋、吴云、罗叔言、黄宾虹诸家藏古玺印之精严者均悉心双钩廓填,不爽毫发,成《古印举式》正续两集。陈氏又得见平湖葛书徵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攻元朱文,遮观宋元明名迹收藏印,穷其源流之变,融会贯通,独步当代。赵叔孺题识曰:「陈生巨来,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平生治印三万余钮,海内外书画名家,收藏家如叶恭绰、张大千、溥心畲、冯超然、张伯驹等竞相委其治印,并为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作元朱鉴藏印记甚多。   民国时期,赵叔孺活跃于海上印坛之初,正是吴昌硕声誉如日中天之时。诚如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称:「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岳老,和平至赵叔老,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陈巨来也在《安持精舍印话》中说: 「还来印人能臻化境者,当推安吉吴昌硕丈及先师鄞县赵叔儒时棡先生,可谓一时瑜亮。」赵叔孺兼浙皖两派之长,由赵之谦人手既而上溯秦汉玺印,博涉三代吉金文字,营造出一种典丽恬静的风神,从其者甚众,据《赵氏同门录》记载就有六十位之多。但赵叔孺作为民国印坛的一代宗师,并不赞成学生沿袭老师的面目,而主张根据各自的禀赋和学养确立研究上的侧重。回顾二十世纪的印坛,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同出二弩精舍门下的沙孟海、方介堪、陈巨来、叶潞渊四老,以各自的成就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与赵师同列为二十世纪杰出的篆刻大家,而陈巨来的最高成就是将元朱又印推向了一个精雅绝伦的境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唐宋以来,文人士大夫的自用印在形式和功能上,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追求古雅的风尚渐趋成熟,从设计印稿到尝试刻制,呈现出文人篆刻的趋向。元代朱文印通过对唐宋以来印式和艺术趣味的仿效和改造,成为朱文印发展演变的新的历史阶段。吾丘衍、赵孟頫身体力行,在文字与书法风格的纯正和艺术形式的雅化上,以及文人情趣的渗透等方面,成功地确立了元朱文的艺术地位,使之在明代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为文人篆刻家心中的典范。   然而从元朱文形式的确立,到艺术风格的完全成熟,乃至臻于尽善尽美之境,却经历七百多年漫长的岁月,可以说经过了历史的提炼和净化,到陈巨来时代才进人了一个光风霁月的境界。陈氏在他的《安持精舍印话》中说: 「宋元圆朱文,创自吾赵(苦丘衍、赵子昂),其篆法章法,上与古玺汉印、下及浙皖等派相较,当另是一番境界,学之最为不易。要之圆朱文篆法纯宗《说文》,笔画不尚增减,宜细宜工。细则易弱,致柔软无力,气魄毫无:工则易板、犹如剞劂中之宋体书,生硬无韵。必也使布置匀整,雅静秀润,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则一印既成,自然神情轩朗。」此中尽可印证其艺术创造上的甘苦。   一个艺术流派的起始、发展、成熟、延伸都离不开它特有的文化背景,艺术家作品的格调相当程度取上决于技法之外的文化素养和对特有文化背景的把握。著名书法篆刻家徐云叔先生谈到陈巨来篆刻艺术的文化渊源时有一段精辟之论,他指出: 「陈巨来先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种物我相融的喜好,更有透彻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之古雅即得益于此。没有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濡养,就不可能有他的印风。这既是

文档评论(0)

lisuf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