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 皇太极为何仍要招降他?.docxVIP

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 皇太极为何仍要招降他?.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 皇太极为何仍要招降他? 2009年10月30日 10:24 辽沈晚报 【javascript:zoomDoc(16);大 javascript:zoomDoc(14);中 javascript:zoomDoc(12);小】?【/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09_10/30/330750_0.shtml打印】 javascript:void(0);共有评论0条宁远古城从南门望去的明代一条街,前面的建筑分别是:祖大寿石坊、祖大乐石坊。资料片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在清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再没有成规模的抵抗。资料片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信了。但皇太极却表现出了空前的宽容和耐性。要知道,祖大寿抗清二十多年,有多少满洲人都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精明的皇太极怎能不深知收服祖大寿的意义?这时的皇太极颇有些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气魄。祖大寿的无奈背叛逃入锦州城的祖大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从一个围城逃出,又陷入另一个围城:这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围困。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辽东巡抚丘禾嘉已经知道了他率队献城投降的真相,并向朝廷参奏了他。无将可用的崇祯皇帝竟一反猜忌的常态,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这更让祖大寿寝食难安:皇帝多疑、刚愎的个性满朝文武皆知,他怎么会轻易地放过自己?升职,不过是一时的安抚之计罢了。因此崇祯皇帝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推辞,不敢面君。他害怕袁崇焕的命运在他身上再次重演。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勿忘前约”,即刻动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无奈以各种理由搪塞,只是向皇太极表白“断不为失信之人”。作为一位身经百战成长起来的将军,祖大寿对大明怎能没有报国之心?大凌河之役献城求生,实在是为了一万多士兵和百姓活命的无奈之举。他总是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只有他这样的大将情愿不顾名节与敌人合作,甘心忍辱负重,才使毫无必要的流血得以避免,许多人的生命才能得以保全。但是,皇帝和其他大臣真的能理解和相信自己吗?祖大寿蓦然发现自己被困在悬崖边上,无路可走,亦无路可退。两难的处境,身心的煎熬,无法抑制的内心深处起伏的波澜。经过数天的挣扎,祖大寿决定选择忘记曾经归降后金的一幕,但是这种平生从未有过的屈辱感觉,怎么可能从记忆中抹去?皇太极的超常耐心老实说,祖大寿这边刚一离开,皇太极就有些后悔了,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但是转念再一想,这次即使留住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皇太极有这个自信,迟早,我要你死心塌地地侍奉我。他确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对于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皇太极一直以礼相待。他有的是耐心。皇太极开始频繁给祖大寿写信,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了解。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来到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自大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希望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绝不勉强,将军自己决定去留。上次是我释放了将军,假如现在借会见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什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虽然屡次率队与我军发生冲突,但我知道你是在执行命令,尽自己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怀疑。第二天,皇太极又命令释放抓获的明军俘虏,并让他带信给祖大寿。信上说:“我在大凌河释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不清人。现在,将军应该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随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知道将军是履行诺言的人。”皇太极可谓好话说尽,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他不知该怎么面对皇太极。此后皇太极将斗争重心转向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和内部改革。再见祖大寿,是在十年之后。锦州——兵家必争之地自从明清争战以来,锦州成为明朝阻止清兵向西推进的重要军事堡垒。自努尔哈赤受阻于宁远城下,到皇太极围大凌河城,相距仅40余里的锦州始终坚如磐石,形成明清在宁、锦长期对峙的局面。在锦州的正南方向18里是松山城,松山偏西南方向18里是杏山城,而杏山西南方向20里是塔山城。松山、杏山、塔山三城和重镇宁远,如卫星一样护卫着锦州城。对明朝来说,这些据点所形成的一条防线,是拱卫山海关大门的生命线,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锦州,成为皇太极和他的将领们下一个军事目标。崇德五年正月,都察院汉官参政祖可法、张存礼等人上疏,列出三条“进取”大计,第一,攻打北京,它是彻底击败明政府的举措;第二,攻打山海关,这好比将一把利剑,直抵对手的咽喉;第三,先取宁锦,这就像要伐倒一棵大树,先要剪掉它的大枝杈。祖可法、张存礼的这一建议,比较集中地代表了当时一些降清汉官们的意见,对清王朝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战略规划。汉官们从传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