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热证的药物选择
肺热证的药物选择
肺热是主流中医的说法,也有的医书称之为肺热病或者肺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反复咳嗽痰粘、胸闷气喘、尿黄便干为主要表现特征,治疗肺热咳嗽主要以中药为主。下面安邦制药清肺小课堂为大家介绍治疗肺热证的中药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麻黄
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
1)经典古方: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二、葶苈子
下气行水。治肺壅喘急,痰坎咳嗽,水肿胀满。
经典古方:治咳嗽痰涎喘急:葶苈半两,半夏(生姜汁浸软,切作片子)半两,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同上二味一处炒,候半夏黄为度)。上件除巴豆不用,只用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一钱,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食后。(《杨氏家藏方》葶苈散)
对经方麻杏石甘汤加味而成的银黄清肺胶囊因为其清肺热,祛黄痰,止咳喘三大功效,成为肺热证脏腑同治的第一方,加葶历子泻肺,枇杷叶能降肺气,也能对肺热有润肺作用,还增强泄热结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葶苈子所含的心甙,即七里香甙和伊夫单甙有较强的强心作用,据悉,其醇提物对支气管平滑肌有一定的舒张作用。
三、枇杷叶
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经典记载:《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经典古方:治肺热痰嗽,喉中有痰声:枇杷叶五钱,川贝母一钱五分,叭旦杏仁二钱,广陈皮二钱。共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滇南本草》)
现代药理: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水解产生的氢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其叶所含之挥发油有轻度祛痰作用.亦有报告指出,枇杷叶止咳作用强, 祛痰作用较差。
四、苦杏仁
《本草求真》记载“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善止咳化痰而平喘,对肺的主要病症咳嗽、痰多、喘息又有强烈的针对性。
1)经典古方:经典古方麻杏甘石汤(《伤寒论》)治肺热壅盛证。咳逆气急,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方中杏仁降气,佐麻黄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需要注意的是苦杏仁有小毒,不宜多食。
2)现代药理: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苷在体内能被肠道微生物酶或苦杏仁本身所含的苦杏仁酶水解,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与苯甲醛,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达到镇咳、平喘作用。
五、银杏叶
《中药志》: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治痰喘咳嗽,白带白浊。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银杏叶的黄酮醇能增加心肌供血,乙醇提取物能拮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的致痉作用,黄酮类物对支气管有扩张作用。
六、石菖蒲
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经典古方: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现代药理:石菖蒲根茎所含挥发油能抗惊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对气喘和痰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七、浙贝母
浙贝母可以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经典古方: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三钱,紫苏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现代药理:
1.镇咳: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有镇咳作用。
2.解痉:贝母生物碱具有阿托品样作用,低浓度可使支气管松弛,高浓度则对支气管有轻微收缩作用。
八、穿山龙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主风湿痹前;肢体麻木;胸痹心痛;慢性气管炎;跌打损伤;虐疾;痈肿
经典古方:治慢性气管炎:鲜穿山龙一两。削皮去根须,洗净切片加水,慢火煎二小时,共煎二次,合并滤液,浓缩至100毫升。分早晚二次服,十日为一疗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现代药理:穿山龙总皂甙、水溶性或水不溶性皂甙都有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
经典古方:治肺炎高热喘咳:鲜大青叶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少许,炖热,温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现代药理:大青叶所含靛蓝,菘蓝甙B,靛玉红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对流行性感冒和肺炎发热均有疗效。
十、五味子
《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用于气虚津伤,体倦多汗,短气心悸;肺气不足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喘咳,或喘咳日久,肺气耗伤。
经典古方: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白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