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本《明史》发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本《明史》发覆.

《四库全书》本《明史》发覆. 作为“二十四史”之末,清代官修《明史》十分引人注目。它的纂修活动从顺治二年(1645)首次诏修到乾隆四年(1739)正式刊行,其间跨越四朝,凡经九十五年,历时之长,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已属罕见。这部《明史》历来受到人门的称誉,被认为是“二十四史”中除“前三史”外质量最好的一部。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部《明史》后来经过精心细致的勘改和修订,从而形成了《明史》的最后定本,《四库全书》本;明令对《明史本纪》进行全面改修。然而,这次改修并不限于本纪,还对《明史列传》作了大规模精密细致的考正、订误工作,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这部经过重新勘改、修正的新本《明史》才被誊录完毕,收入《四库全书》。;在此不再赘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改译尤其注意将“鄙”字改为“雅”字的特点。关于这次改译工作,过去一般认为是清高宗因自己身为外族,害怕见轻于汉人之故。[11]这种观点事实上不尽确切,清高宗本人就曾于上谕中说:“朕非于此等音译字面有所偏袒,盖各国语音不同,本难意存牵合,即如满州、蒙古文字译为汉文,此音彼字,两不相涉,乃见小之徒欲以音义之优劣,强为分别轩轾,实不值一噱”。[12]他认为在“海寓同文”之世,不应使用带污辱性的字义翻译少数民族人名地名,这在理论上来讲是无可厚非的。 nbsp;nbsp;nbsp;nbsp;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清高宗已不满足于仅仅改译《明史》中的人名、地名,谕令修改《明史本纪》,在这道谕旨下,不仅《明史本纪》得到全面改修,《明史列传》也经过了精心的考证和修订,其工作之繁重和成果之水平非译音字改字可比。nbsp;nbsp;nbsp;nbsp;nbsp 1; nbsp;nbsp;nbsp;nbsp;(一)《明史本纪》的改修。 nbsp;nbsp;nbsp;nbsp;在乾隆皇帝将原本《明史本纪》“逐一考核添修,务令首尾详明,辞义精当”的谕令指导下,《明史本纪》的改修主要作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nbsp;nbsp;nbsp;nbsp;1nbsp;史事原委的补充。从乾隆四十二年谕令之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引发《明史本纪》改修的最直接原因是两名大臣获罪诛死的原因不明和“土木之败”中不载王振挟帝亲征而造成的“疏略”,所以在改修本纪时,改修人员对一事之起,一案之兴,诸王坐废,大臣被戮的原委非常重视,无不溯源竟委,详述因由,以求赅备。如乾隆提到的两大臣之死,原本《明史》记栽为:“庚子,巡按福建御史汪澄弃市,并杀前巡按御史柴文显。”nbsp;[13]经改修而成的“四库”本《明史》则记述:“庚子,巡按建御史汪澄坐失机,前御史柴文显匿不奏贼,并逮诛。”[14]说明了两人被处死的缘由。再如明景帝废英宗太子之事,原《明史》中只有“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见深为沂王,立皇子见济为皇太子”[15]一句,“四库”本《明史本纪》则在这句话前加了一段内容:“夏四月中,广西土目黄nbsp;nbsp;有罪惧诛,因驰奏,请易皇太子。帝曰:‘万里外,乃有此忠臣’下廷臣议,nbsp;并释nbsp;nbsp;罪。”[16]不仅点明了这件事情的发端之由,也反映了景帝汲汲易储的态度。 nbsp;nbsp;nbsp;nbsp;原本《明史本纪》对诸王废死不书原因,只标以“有罪”二字,往往令人不明究竟。改修本《明史本纪》对此做了全面纠正。以《建文本纪》为例,其中周王nbsp;nbsp;之废,[17]湘王柏自焚,代王桂之废,岷王nbsp;nbsp;之废,[18]皆因由不明,而在“四库”本《明史》中已分别予以叙述详明:“nbsp;nbsp;子有nbsp;nbsp;告nbsp;nbsp;谋不轨,命李景隆执之,废为庶人”;“或告湘王柏齐王榛代王桂反,柏惧,自焚死,废榛桂为庶人”;“西平侯沐晟奏岷王nbsp;nbsp;过恶,废为庶人”。[19]其记述显然较原本《明史》为优。 nbsp;nbsp;nbsp;2nbsp;史事记述的润色。《明史本纪》在修改的过程中对史事记述也做了一些润色铺陈。如原本《明史》中方孝孺等人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20]十五字叙述。“四库”本《明史本纪》中则叙述道:“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21]再现了建文忠臣宁死不屈的场面。再看建文二年(1400)五月庚辰的“济南之战”,原本《明史本纪》中只简单记载:由于盛庸、铁铉的坚守,燕王朱棣进攻不克。[22]“四库”本《明史》中这段史事则被大加渲染,加上了铁铉佯装请降,却在城门上预悬铁板,伺机击杀朱棣的叙述:“王至,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促不立断,遂得逸”[23]这些润色和铺陈显然增强了叙述的生动性。 nbs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