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托洛茨基及其评价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托洛茨基及其评价问题.

关于托洛茨基及其评价问题. 偶然在《视界》上读到杜建国先生的大文〈托洛茨基的真实面貌〉(《视界》第6辑,2002年4月,以下简称〈托文〉)。真没想到现在也还有人对托洛茨基有兴趣,而且作的又是翻案文章,自然多了几分注意。但读过之后,却发现问题多多,尤其是在关涉托氏评价、以及对一些相关的史实和理论问题的读解上,作者的看法或过于简单、片面,或似是而非,让人不吐不快,且写出来,与作者一同讨论。nbsp;nbsp; 问题一:关于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的「异同」nbsp;   从切入点看,作者写此文似是为反驳郑异凡先生的〈由「先知」引起的话题〉一文(载《读书》1999年第五期),这本属正常。但我不知作者哪来的那么大的情绪,以至文中对郑异凡先生的多处指责都有欠厚道,有些指责甚至连逻辑都不顾。比如,作者在谈到郑先生对托洛茨基与斯大林和布哈林的比较分析时,引了郑先生一句认为托氏与斯氏是「不共戴天的死对头」的话,然后又引了郑先生「斯大林的工业化和集体化是托洛茨基予以肯定的」,「斯大林的实践是托洛茨基所鼓吹的工业化的一面镜子」,「斯大林以消灭富农为起点在农村实行集体(化)」是「符合托洛茨基的主张的」等语,理直气壮地反问道:「既然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的主张大同小异,那么他们又怎么会不共戴天的呢?」1这就很让人惊讶,「主张大同小异」就不可能「不共戴天」了吗?除了主张,还有性格、气质、以及个人恩怨、权力之争等等,都是足以造成「不共戴天」的因素。特别是具体到托洛茨基与斯大林而言,命运注定这两个人几乎是从一见面开始就处于互相敌视的位置,以至列宁逝前还在担心他们两人发生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党的分裂2。这种同中有异──不是因为政见,而是因为其它原因形成的对立和冲突的情况,尤其在政治人物中并不鲜见。而况「主张大同小异」一语并非郑先生原话(对于托氏与斯氏的「主张」而言,是不好以简单的「异同」论之。上文因只考虑逻辑,对此未作甄别,下文将详论之),但作者只顾倾倒心中的愤懑,似乎顾不了这许多,仍沿着自己的逻辑挺进,紧接着竟发出了这样令人吃惊的责难:「尤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郑异凡先生竟是在读了《先知三部曲》后来重复这种评价的,因为正是《先知三部曲》推翻了这种对托洛茨基的评价──如果不是说诬蔑的话。」3nbsp;nbsp;   且不说《先知三部曲》是否「推翻了这种对托洛茨基的评价」尚需查证(下面我们将会看到),凭常理也该明白:别说《三部曲》的作者多伊彻本人就是个托洛茨基主义的热烈拥护者、崇尚者,他的著述和评价也只能算一家之言,就算他不偏不倚,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全面准确,也不可能定于一尊,谁都不能表示不同意见;谁读了《三部曲》,谁就只有双手赞成的权利!?这叫甚么学术?恐怕多伊彻本人也不会如此缺乏自知之明吧?nbsp;   更重要的是,所谓「这种对托洛茨基的评价nbsp;」──即托氏早先提出来的加速工业化与集体化的主张nbsp;,后来由斯大林所实现的说法,并不是郑异凡先生一个人的看法,而是国际学术界中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如果不能说公认的话。因此,包括《先知三部曲》在内,基本上持的也是这一观点,不知作者为何视而不见。且引几段如下4:nbsp; 托洛茨基对斯大林的左倾方针持一种相对赞赏的看法,承认它的积极意义。这一事实使托洛茨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把他们搞胡涂了。nbsp;   在十月革命11周年庆祝日,从莫斯科红场上传出的官方口号是:「警惕右倾危险!」「打击富农!」「抑制耐普曼!」「加速工业化!」这些口号响彻了整个国家,扩散到了最边远的角落,甚至也传到了阿拉木图。这正是托洛茨基长期以来试图说服党采取的政策!……可以这样认为,执政派现在被迫抄袭托洛茨基的思想,这一事实就是为反对派所作的最好辩解。nbsp;   这两个对手的命运就是这样古怪,当托洛茨基被驱逐出俄国之时,斯大林却着手以野蛮的方式消灭俄国的落后和野蛮,仿佛是要经典马克思主义回流,而斯大林主义官僚集团将要实现托洛茨基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纲领。托洛茨基是二次革命的真正鼓吹者和宣导人,但在其后的十年中,斯大林却是它的执行者。nbsp; 引文未免累赘,却又必不可少。只不过,他们两人的关系事实上远比这里说的要复杂得多。nbsp;   nbsp;从性格上讲,在俄共的早期政治领袖中,恐怕再难找出有哪两位像斯、托二人这样,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与差别了。同样的倨傲、自负,同样的不甘人下,有着强烈的领袖欲,并且同样的倾慕权力,同样的敏感自尊,喜好虚荣。犹如同性相斥的磁场原理,过多的相似也产生了太大的差别:他们一个热情似火,一个却冷静如铁。一个雄辩滔滔,长于辞令;一个却沉默寡言但更精于算计。一个喜欢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尤其乐于置身在漩涡中心,与革命进行亲密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