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寄锦图”略考.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寄锦图”略考.
1993年和1996年,考古工作者对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沁旗宝山辽代早期契丹贵族墓地进行了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是发现了大量壁画。分布在2号墓墓室和墓室内石房的壁画约有60平方米,现存近30平方米,其中尤以石房的壁画最为精美。石房紧贴墓室后壁起建,由整块石材构建而成,东西长3.2(内壁2.7)、南北宽2.97(内壁2.45)、高2.18(内壁1.96)米,内外及顶部磨光作画。石房外壁正面(即东壁)正中是对开的两扇红彩石门,石门两侧各绘一名男侍者,南北外壁为建筑影作与壁画。石房内紧贴西壁砌尸床,上方为牡丹图;内东壁石门两侧各绘两名女仆,与外东壁男侍相对应;石房内顶部则绘以云鹤图案。发掘报告着重介绍了石房内南北壁带有榜题的两幅壁画,分别定名为“颂经图”与“寄锦图”,并正确指出这两幅壁画是“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但对传说故事的内容则未及详究[1]。笔者曾对石房北壁“颂经图”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这幅壁画的粉本,应该就是唐代流行的“杨贵妃教鹦鹉图”[2]。现对南壁“寄锦图”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请有关专家和读者指正。
nbsp;nbsp;nbsp; 据报告描述,南壁壁画“画面清晰,色泽如新”。画面中央位置为一雍荣华贵的妇人,梳蝶形双鬟髻,满插金钗,柳眉凤目,樱桃小嘴,脸庞丰盈。穿红花蓝地交领窄袖衣,红色曳地长裙外套蓝腰裙,垂蝶结丝带,肩披淡黄色回纹披帛。双臂微屈,右手前指,左手持披帛。在贵妇前侧有男僮、女侍各一。男僮身前置挑担,两端分挂包裹、盝盒。面对贵妇,躬身拱手,神态恭谨,似在辞行。一侍女在男僮右侧,红衣蓝裙,右手前伸握一卷锦帛,侧身顾盼主人,似要将其交与男僮(封三;图四四)。贵妇身后另有4名侍女,前两人手捧笔、砚及包裹,侧身对视,相互交谈。后两人各端椅、盒侍立于旁(彩色插页伍:2;图四七)。侍女发型、装束与贵妇相似,但服装的花纹、色彩各不相同。画面内容大全如上。
与北壁的“杨贵妃教鹦鹉图”一样,南壁的榜题诗也是了解壁画内容的关键。据报告称,壁画:“左上角黄地竖框内有墨书诗词一首:‘□□征辽岁月深,苏娘憔[悴]□难任,丁宁织寄迴[文][锦],表妾平生缱绻心。’”虽然略有阙文,但全诗文意比较清楚。即苏娘夫婿远行征辽,年深不归。苏娘思念无已,精心织成迴文锦,寄与远方的征人,表达眷恋之情。报告应该是根据文意将壁画定名为“寄锦图”。
榜题诗提供了探究壁画内容的两个重要线索,一是苏娘其人,一是织寄迴文锦其事。
在晋唐时代的诗文及口语中,多以“娘”为妇女的通称。如晋人王凝之妻谢道韫才情出众[3],在当时和后世,人们都将她称作“谢娘”。唐诗人韩翃诗称“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4]李贺诗“春迟王子态,莺啭谢娘慵。”[5]都是以“谢娘”指谢道韫。又,梁元帝妃徐昭佩与暨季江私通,季江称徐昭佩“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也以“徐娘”代指徐昭佩[6]。更具典型意义的是,梁临川郡王萧宏性情畏懦,而恣容端美,北人将他讥称为“萧娘”[7]。此类例证甚夥,不赘举[8]。可知榜题诗中的“苏娘”是指某苏姓的女子,而不是画面的主人公名为苏娘。
所谓迴文,是古代诗词的一种体裁,回旋往复,都可诵读成文。据说这种文体是道原所创[9]。顾名思义,迴文锦就是带有迴文图案的织锦。晋唐时期著名的苏若兰的故事,恰好与榜题诗提供的两个线索契合。据唐初修撰的《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10]一望可知,二者反映的应是同一传统故事题材,苏娘就是苏若兰。唯一不同的是,榜题诗称苏娘夫婿“征辽”远行,而在《晋书》中窦滔是“被徙流沙”。这是我们应该着重加以解释的问题。
苏若兰织寄迴文锦的传说,在晋唐时代曾广为流传。东晋王隐撰著的《晋书》中,就已出现了这个故事,称:“窦滔妻苏氏,善属文。符[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迴文诗以寄滔,循环宛转以读之,词甚凄切。”[11]主要情节与上文所引唐朝官修《晋书》大体相同,但细节较疏略。
唐人李善(630—689年)在注释江淹《别赋》时,也曾引用《织锦迴文诗序》称:“窦韬(滔)秦州被徙流沙,其妻苏氏,秦州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至沙漠,便娶妇,苏氏织锦,端中作此迴文诗以赠之。符[苻]国时人也。”[12]《织锦迴文诗序》作者不详,与上引两种《晋书》的记载相比,《诗序》中演绎出了窦滔临别发誓不娶,旋又背誓娶新妇的情节。
窦滔的家世之外,武则天记述的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完整,人物形象也更为生动丰满,特别是增加了许多细节描写。尤可注意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