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唐代的斋郎与挽郎..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论唐代的斋郎与挽郎.

再论唐代的斋郎与挽郎. nbsp;nbsp;nbsp; 有关唐代斋郎与挽郎的研究,一般散见于相关的学术论著中①,专论较少,目前仅见黄正建《唐代的斋郎与挽郎》一文,黄先生主要利用文献记载做制度研究②。毛汉光运用墓志拓片,在《唐代荫任之研究》一文中,也有部分内容专述唐代的斋郎与挽郎,主要对其释褐官职及官历进行分析③。以上学者的研究,使我们对唐代的斋郎和挽郎有了一定的基础性认识。但是,其中部分观点值得商榷,部分内容有待补充,如斋郎的人数、充任年龄与制度规定的差异、斋郎和挽郎的守选问题、唐代女子充任斋郎现象,以及斋郎的释褐官职等方面,大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nbsp;nbsp;nbsp;     一、斋郎 nbsp;nbsp;nbsp; 1. 斋郎的人数设置 nbsp;nbsp;nbsp; 张泽咸认为:ldquo;斋郎是皇帝致祭宗庙、郊社的办事人,分为太庙斋郎、郊社斋郎rdquo;④。黄正建考证出,唐代斋郎主要有太常寺两京郊社署斋郎、宗正寺太庙斋郎和鸿胪寺司仪署斋郎,ldquo;合计唐代共置斋郎四百人rdquo;⑤。《新唐书》载:唐代斋郎862人⑥;《通典》载,唐代ldquo;斋郎五百五十二人rdquo;⑦,与黄正建先生的考证数字相差较大,值得深究。 nbsp;nbsp;nbsp; 据文献史料:两京郊社署有斋郎一百一十人⑧;宗正寺辖下ldquo;太庙斋郎,京、都各一百三十人rdquo;⑨。鸿胪寺司仪署置斋郎三十人⑩;一说三十三人(11)。五岳四渎,ldquo;令各一人,正九品上,掌祭祀。右祝史三人,斋郎各三十人rdquo;(12)。武周及中宗时期,还有武氏崇恩庙,也设置有斋郎(13),只是不知何时设置、何时废除、人员数额怎样。 nbsp;nbsp;nbsp; 可见,唐代除太庙、郊社、鸿胪寺司仪署斋郎外,还有五岳四渎、武氏崇恩庙斋郎。是否还设置于其他部门,有待于更充分资料的发掘。据上引史料,唐代斋郎的人数设置具体可考者达670多人,远不止400。黄正建忽略的是五岳四渎的斋郎人员,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达270人之多。 nbsp;nbsp;nbsp; 实际上唐代的斋郎人数,有唐一代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如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四月十三日敕:ldquo;准建中三年(782)二月二十三日敕,东都祠祭既停,其郊社斋郎,不合更置,并停者。其东都太庙斋郎、室长,请准郊社例停废rdquo;(14)。即废除东都的郊社和太庙斋郎。贞元八年(792)的敕令也提到:ldquo;其东都太庙及郊社斋郎,先并准敕停讫rdquo;(15)。由此可知,德宗贞元时期,唐代斋郎的人数已经有了相当数额的减少。 nbsp;nbsp;nbsp; 文宗太和八年(834),ldquo;礼部奏:明经、弘文馆生、太庙郊社斋郎、掌座等,共五百五十二人。今六色共请减一百三十八人。从之rdquo;(16)。六色减少后,还剩414人,斋郎人数的变动显而易见。 nbsp;nbsp;nbsp; 因此,《新唐书》所载之862人,为唐代最盛时的斋郎人数;杜佑所载之斋郎人数,可能为德宗时期的斋郎人员设置,因为《通典》一书成于贞元十七年(801)。唐代斋郎的人数变动,大体上与门荫制的消长趋势一致。 nbsp;nbsp;nbsp; 2. 斋郎的充任年龄及守选 nbsp;nbsp;nbsp; 《新唐书》载:凡斋郎ldquo;限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择仪状端正无疾者rdquo;(17)。从墓志材料来看,也存在例外,如卒于开元二十年(732)的郭怿,ldquo;年十二,补太庙斋郎rdquo;(18);卒于天宝十四载(755)的郑氏,ldquo;年未十岁,以恩泽戚属,选为皇后斋郎rdquo;(19)。这些充任者的年龄皆在制度规定之外。由此表明,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并非完全象文字规定的那样死板,而是具有一定的弹性。这一现实,与斋郎的荫任资格在ldquo;实际执行时很有伸缩性rdquo;的情况大体相符(20)。 nbsp;nbsp;nbsp; 唐代前期,斋郎要经六至八考,才可参加铨选(21)。至于其何时开始守选,以及守选时限为多长?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史料来证明,但斋郎守选是一无可争辩的事实。如唐敬宗《宝历元年正月七日赦文》中提到:ldquo;郊庙行事斋郎,减二年劳;hellip;hellip;崇玄馆行事学生及斋郎、礼生,番考已满,所司缘大礼却追入行事,各减一选rdquo;(22)。显然,斋郎番考满后,并没有立即参加铨选,而是处于守选状态,故朝廷重新征召他们ldquo;行事rdquo;时,给予ldquo;减一选rdquo;的优待。 nbsp;nbsp;nbsp; 唐文宗太和元年(827)五月,礼部奏: nbsp;nbsp;nbsp; ldq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