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论复书与别纸.
再论复书与别纸.
中古时代的书信格式体裁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赵和平《敦煌写本书仪》一书指出,在P.3637杜友晋《新定书仪镜》书仪中首次出现了“古今书仪皆有单、复两体”的说法,与此同时并出示了杜氏《吉凶书仪》中有着双重首尾的婚仪复书形式[1]。继他的发现之后,笔者撰写《唐代书仪中单复书形式简析》一文,补充了凶仪复书,并进一步就敦煌吉凶书仪中的单复书形式及其变化作了对比和介绍[2]。近年陈静《“别纸”考释》一文,也就晚唐五代官文书仪中的复书——别纸的性质、内容等问题加以详细考证研究[3]。但是笔者认为,关于复书和别纸的使用范围、区别,以及特别是晚唐重叠别纸在敦煌书仪和传世书信中的出现和意义等,还有继续深入的必要。故本文拟就以上问题再作些探讨。
一 关于婚丧书仪之外的复书应用
敦煌吉凶书仪中所见的复书都是双重首尾。根据书仪本身的规定和赵和平的总结,书信单复书的区别就在于单书只是一纸,而复书却可以是两纸或多纸;单书月日在后,复书月日在前;此外,复书的每一纸末尾都有结语。当抄到一起时,就出现了好象结书尾语在中间的样子。根据这一总结,我们知道复书大体都是第一纸为“月日名言(或某白)云云(以下为叙事),名言(或某白)”,第二纸为“名言(或某白)云云(以下为叙事),名言(或某白、某再拜)”的形式。另外据《新定书仪镜》录卢藏用《仪例一卷》明谓“今通婚及重丧吊答量留复体”,说明大致于卢藏用生活的武则天中宗时代到杜友晋所在的开天时期,吉凶书仪中复书的应用已局限在通婚书和重丧吊答的范围之内。中唐以后,书仪中的复书不断减少,丧仪不断简化,只有婚书尚有少数保留复书。所以笔者关于复书形式变化的讨论也只局限于婚书和告哀、吊答书仪。
但是,《仪例一卷》既然指出古今书仪“皆有”单、复两体,而且是对书仪“何必一封之中,都为数纸”的批评之后,才决定在以上特殊而隆重的场合“量留”复体;就说明在此之前,其他的书仪也可以用复书。那麽,这样的复书有没有呢?
吐鲁番出土的72TAM169:26(b)是一件《高昌吉凶书仪》,残存吉书十首(内一种仅存2行,无书题)。在保有书题的九首中,《相闻仪》、《与伯书》、《与叔书》《与姑书》《修兄姊书》、《与外祖父书》六首是给朋友和尊长的,《与兄弟子书》、《与弟妹书》、《姑与兄弟子书》三首是尊长给卑幼的。前六首形式如下:
[1]相闻仪
正月十五日拜疏,厶言:便及春日,伏
尊体起居何如?未奉近□(示?),夙夜
言疏不备,厶再拜。厶言:违远渐
载,思恋之心,不知所喻,如念
违,益增悲结。时少适,伏愿珍重。易
厶言。
[2]与伯书题云伯坐(座)前甲乙言疏
二月四日拜疏,厶言:便及春中,伏惟增怀。渐暄,不审
伯尊[体]何如,不奉动止,下情倾(?)驰。即日厶自慎所
行,谨言疏不备。厶再拜。
厶言,违离易久,忽便秸(?)载,仰恋之心,不知为辟(譬?)。
即日事悠然,奉见未期,益增驰结。少适,伏愿
珍重。伺信更承动静。厶言。
[3]修兄姊书题云兄某官前疏。
五月具疏,某白:夏中感思□深,极热,不审兄姊体中
何如?不奉近告,驰约(灼?)。即日某蒙恩,仅白疏不具。
某再拜。
某白:即日耶婆万福,伏宁侍省,分违转久,驰情日结。山川缅邈,奉集未期,望途涕恋,惟兄珍重。信使出(?)海(?)。某白。
上三件书仪都是开头用“某月某日拜疏,厶言(或某白)”,中间“厶(某)再拜”和“厶言”(或某百)两者分开,或“厶言”下另起行。末用“厶言(或某白)”结尾。与杜友晋《新定书仪镜》通婚书或“重丧吊答”的告哀书对照完全相同,正是所谓月日在前、结书尾语在中的复书形式。中间分开,或“厶言”下另起行的作法就表明是一封书信的两纸;而且与前者相同,它们的对象都是尊长(其中也包括虽是同辈,但年龄长于修书人的“兄姊”)。其他《与叔书》、《与姑书》和《与外祖父书》形式也完全相同。
另三首则不同。现仅举《与弟妹书》为例:
与弟妹书题云某官弟
六月某报:但热,如复可不?吾诸弊匆匆,及书。伏愿
耶婆万福。吾违离扶持,夙夜思恋,无宁情相(想?),余
大小无恙。此某甲等平安,亲舅
咸宜。别汝迳年,忆延恒深,杳然未知取集期,但增叹
满。比自爱惜,信数白疏。
这件书仪就文字而言并不比上述书仪为少。但头尾只有一重。所以,虽然“月日在前”的形式和我们在敦煌书仪中所见的单书不同,但仍是典型的单书。实际上笔者在前揭文章中讨论过这种形式,它在传世书信中颇为多见。而且复书简化成单书后,基本上也就是这种形式。因此单书只是一纸,月日在前在后并没有太大关系。后三种皆用这种体例,说明尊长对卑幼的书信是必须用单书的。
以上书仪用单复书的原则与敦煌书仪中告哀书、吊答书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复书是一种规格较高、较为尊重的书体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