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唐纯银:一生耿直两袖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劳模唐纯银:一生耿直两袖清.doc

全国劳模唐纯银:一生耿直两袖清   他在旧社会当过长工,多次面临死亡威胁;他在新社会矢志不渝,为棉花种植险些丧命;他坚持实事求是,赤胆忠民为百姓服务……   他就是被群众誉为“种棉先锋”的全国劳动模范唐纯银。   苦海中顽强挣扎   191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日,天寒地冻,唐纯银出生在澧县安福乡双会村(今属安乡县)一个普通的贫苦农家。   唐家几代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开荒斩草几十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土,没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全靠做长工,住牯牛棚,讨米逃荒维持生计。   唐纯银做过长工,送过财神,讨过米。有一次,他送财神到一个大地主家,一条腿被恶狗咬得鲜血直流。为了躲壮丁,唐纯银还到外地做过长工,既在临澧有名的蒋家大院(丁玲故宅)做过,也在石门郑洞国家里做过,还在澧县、桃源等县的财主家做过。起五更,睡半夜,唐纯银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成为了事事在行的种田能手。他信奉“士可杀而不可辱”。有一次,与他差不多高的洪姓财主家小姐,因打给她的洗脸水里有松叶,打了唐纯银一耳光,唐纯银收拾几件衣服不辞而别。   1927年,渴望翻身的他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和父亲一道斗土豪,搞游行。1935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唐纯银在临澧芦家打场,被路过的贺龙发现,叫他当了勤务兵。在与贺龙朝夕相处的40个日夜里,他目睹贺龙胸怀豁达,关心穷人,目睹红军官兵平等,纪律严明,使他深信: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才是中国老百姓的救星。临走前,贺龙还送给他10块银元。   1937年冬,由父母作主,唐纯银与马媛儿完婚。   抗战期间,保长派遣唐纯银在澧县张公庙修过抗战公路,在官垸大堤挑过抗战土,到新洲嘉山打洞修炮台,到澧县运过军粮,每次都是几个月,肩膀压肿了,衣服磨破了,唐纯银一次次被折磨得骨瘦如柴。   1943年5月,日军侵犯安乡。唐纯银在大湖口熊云清家做长工,为了转移熊家老小,他被日军抓住,在枪兵看管下当了一个月挑夫。一天夜里,他和抓来的穷苦农民乘机逃跑,在黄天湖躲了五天五夜,渴了喝湖水,饿了撕蒿草秆子充饥。1944年,租熊云清家6亩地种棉花,把家从白芷岗搬到了江北岗。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掀起内战,在国统区大肆抓壮丁。地方保甲一直抓唐纯银兄弟的壮丁,对他们敲诈勒索,弟弟唐纯发只得长期躲在外地做长工。唐纯银交不起壮丁谷,经常被地方政府关押十天半个月。   1949年7月30日,解放军顺利进驻安乡县城,安乡和平解放。从此,唐纯银与广大农民脱离苦海。   主席接见泪盈眶   解放之初,安乡全县设5个行政区。唐纯银住的地方属第四区,区公所设大湖口码头财主熊云清家。   9月的一天,区政府通知熊云清搬家。唐纯银正在熊家做长工,熊家就请唐纯银帮助搬家。唐纯银拿着扁担和麻绳来到熊家,正好碰到了区委书记冯国瑞。冯国瑞问他是老板还是做工的,唐纯银回答说:“我是做工的。”   冯国瑞对他说:“做工的,那好,今年回去打基础,明年争取当模范。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解放了要大力发展生产,你就在生产上带个好头!”   当天下午,冯国瑞带了两名干部到唐纯银家考察。冯国瑞见屋里家具简陋,蚊帐上满是灰尘,其父唐熙诰又参加过农民协会,知道这是个有觉悟的穷苦农民家庭,便打定主意要培养唐纯银当模范。   区公所成立不到一个月,区委就派滨湖植棉指导所的技术员黄信,吃住在唐纯银家,帮助唐纯银选种,准备来年棉花夺高产。唐纯银在旧社会做了20多年长工,从来就是挨骂受气,现在要他当模范,感到特别新鲜,特别有奔头。因此,在黄信的帮助下,埋头收花、轧花、选种,一门心事搞好生产。这一年,唐纯银种的3亩水田,收了20担谷,10亩旱地收了10多担蚕豆。年前,湖南省农业厅用船送来五板车年画,年画上印着唐纯银轧花,还有两个青年农民选棉种,区政府将年画发给农民,宣传唐纯银,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农业生产。   1950年,唐纯银种棉地20亩。在科技人员帮助下,开始打破传统的种棉习惯,改劣种为良种,改迟播为早播,改撒播为点播,改望天收为防治病虫。他把播种时间从过去的6月上旬提前到5月上旬,动员松凝垸的棉农,都种上珂字棉。发现蚜虫、红蜘蛛,都用土农药防治。他自己还精心种了两亩试验地。试验地亩产籽花320斤,是解放前单产的10倍,20亩地亩产籽花200多斤,是解放前的7到8倍。松凝垸棉农种的珂字棉,每担多卖20多元。10月,唐纯银被评为湖南省甲等植棉模范。区委书记冯国瑞、区长吕宝珠亲自敲锣打鼓,把锦旗和奖品送到唐纯银家里。   1951年,唐纯银和6个农户成立了临时互助组。棉花播种,唐纯银改点播为条播,由于阴雨连绵,死苗严重,他打破“棉不填房”的老规矩,在试验地移苗补缺110多株,发动互助组农民在80亩地里移苗补缺3000多株。实践证明,移栽的棉花比直播的结桃多。唐纯银非常高兴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