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批评第十章.pptVIP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华文学批评第十章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批评个案 一、《文化与帝国主义》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解读》  二、《黑暗的心》的两个视角  三、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混杂概念,分析亚裔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名作《英国病人》中的混杂现象。  四、大陆对张艺谋电影的后殖民批评  五、007电影  六、后殖民时代的殖民狂欢——评香港电影《胭脂扣》 “后殖民主义批评”赏析步骤 1. 文本的火热; 2.文本中的东方形象 3.真实的东方; 4.自我与他者,文本与真实的东方形象之间的差异,这显示真正的东方被东方主义重建; 5.这种形象差异折射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意识形态的输出、强加和统治。这是文化帝国主义体现。 后殖民主义批评案例1 007系列电影 (链接视频) 赏析步骤 1. 007电影在全球的火热 2. 007电影中的东方形象:中国和朝鲜、阿拉伯 3. 真实的东方形象 4.自我/与他者,两种形象形成的差异,东方被东方主义重建 5.形象差异体现出西方主义,实质是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输出、侵略和统治。文化帝国主义体现。 后殖民主义批评案例2 大陆对张艺谋电影的后殖民批评 (链接视频) 赏析步骤 1.张艺谋电影元素受西方影视界认可—获奖 2.张艺谋电影中奇特的中国元素 3.真实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形象 4.自我/他者,两者的差异,表现了一种中国形象的异化,中国被东方主义重建 5.这种形象异化体现出一种迎合西方中心的媚俗倾向,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迎合,也是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屈服。 后殖民主义批评实作 《功夫熊猫》鉴赏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鉴赏 后殖民主义批评实作1 课堂思考 1. 2. 3. 4. 《功夫熊猫》鉴赏 后殖民主义批评实作2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课堂思考 1. 2. 3. 4. 课程参考书目  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2003年  朱立元、李钧编《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张世君著《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教学后记: 第十章 后殖民主义批评 一、教学内容: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描述和关键术语、后殖民主义批评个案 二、教学重点: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描述和关键术语、后殖民主义批评个案 三、教学难点:运用后殖民主义批评分析作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教具:多媒体、幻灯片 六、课时:4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描述和关键术语   一、理论的社会背景   帝国主义衰落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帝国主义并未消亡,采取文化殖民、入侵。 二、总观点: 旨在考察昔日欧洲帝国殖民地的文化,以及这些地区与其他各地的关系。 方法多样,大多采用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探讨后殖民时期东西方由对抗到对话的新型关系。 三、意义影响:使边缘文化重新认识自我及其民族文化前景 四、理论演变 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法农民族文化理论 2 .福柯话语、权力理论 3 .赛义德:东方主义 4.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理论融合 5.霍米·巴巴:民族性文化差异 6.其他学者: 莫汉蒂 亨廷顿 杰姆逊 汤林森等  萨缪尔·亨廷顿 1.简介 (Huntington·Samuel·P,1927-8-18~2008-12-28)美国政治学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后在芝加哥大学与哈佛大学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历任哈佛大学政府学讲座教授、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政府学系主任,曾参与创办《外交政策》杂志,担任过美国国防部等部门的顾问,1977~1978年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小组的负责人。1987年因在比较政治学领域中的贡献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2.著作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现代社会中的专制政治》、《民主的危机》等。  《士兵与国家》  灵感来自于当时美国社会发生的一件大事:1951年杜鲁门总统因为麦克阿瑟将军不服从指挥而解除了他的职务,亨廷顿敏锐地感觉到这件事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在一个信奉自由主义的民主社会里,国家究竟应该与代表着保守主义的军队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亨廷顿认为,只有保守主义才能给职业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